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妥协与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要素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妥协与宽容是宪政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范畴,被认为是宪政的核心机制和内在精神。妥协是实现社会利益均衡、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宽容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们平衡互动、合理交往、走向和谐的最有效办法。妥协与宽容是保障利益平衡机制有效和良性运作的核心内容。
作者
李海亮
机构地区
福建行政学院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关键词
妥协
宽容
利益平衡机制
和谐社会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6
1
陆幸福.《宪政解析》,载文正邦主编《宪法与行政法论坛》,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44、47页.
2
易中天.《一部宪法与一个国家》,载孙国栋主编《律师文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四辑,第123页.
3
[美]科恩.《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
4
[英]阿克顿 胡传胜译.《自由史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5
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第272页.
6
张曙光.
论妥协[J]
.读书,1995,0(3):30-33.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21
1
王平,朱泽培.
刑法契约观[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25-28.
被引量:2
2
张旭光.
财产权、经济自由决策权与村级民主——对村级民主发生学的学理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1(6):43-47.
被引量:1
3
郑易平,王维中.
基督教文明对美国革命的影响[J]
.道德与文明,2004(4):64-67.
被引量:2
4
龙太江.
政治妥协与西方政治文明[J]
.人文杂志,2004(6):42-48.
被引量:8
5
杨春福.
“现代之后”的权利观及其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以福柯和哈贝马斯为例[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121-126.
被引量:3
6
万斌,罗维.
论政治妥协[J]
.浙江学刊,2005(1):62-69.
被引量:38
7
刘明贤.
格林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评析[J]
.广东社会科学,2001(5):49-54.
被引量:3
8
王运生.
当代民主行政的价值、构架与生态环境[J]
.中国行政管理,2000(6):50-53.
被引量:18
9
吕元礼.
民本的阐释及其与民主的会通[J]
.政治学研究,2002(2):63-72.
被引量:13
10
龙太江.
妥协理性与社会和谐[J]
.东南学术,2005(2):18-23.
被引量:23
同被引文献
78
1
张静.
社会结构:概念的进展及限制[J]
.社会学研究,1993(6):34-40.
被引量:8
2
李培林.
再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J]
.社会学研究,1994(1):11-18.
被引量:60
3
乔治F.麦克林,邹诗鹏.
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宽容精神[J]
.求是学刊,2005,32(1):6-10.
被引量:20
4
黄湘莲.
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6-130.
被引量:35
5
黄志成.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J]
.中国特殊教育,2004(5):16-19.
被引量:35
6
秦前红,叶海波.
宽容: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J]
.法学论坛,2005,20(4):66-69.
被引量:10
7
赵昆.
论转型期社会公正的实现[J]
.齐鲁学刊,2005(5):132-136.
被引量:7
8
王玉珍.
多维变动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J]
.南京社会科学,2006(5):78-82.
被引量:12
9
王正绪.
“现代”价值观与中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支持[J]
.社会观察,2006(9):12-12.
被引量:1
10
华颖.
和谐社会的途径研究——构建顺畅的表达沟通渠道[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4):47-5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2
1
施晓花.
政治自由的价值反思[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20-23.
2
方小教.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润滑剂”的作用类型[J]
.科学咨询,2008(21):25-26.
3
靳长伟.
对抗与妥协:宪政运作机制问题初探——以美国宪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4):161-161.
4
张跃兵.
论反劫持人质犯罪处置中的妥协[J]
.理论与改革,2010(5):126-129.
被引量:1
5
姚芳.
宽容:宪政的内在精神[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4):52-53.
被引量:1
6
熊絮茸,邓猛.
全纳教育与宽容精神的互动与支撑——全纳教育中国化的内在命题[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12):1-4.
被引量:1
7
谢新松.
多元化社会的文化治理模式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13(3):138-141.
被引量:11
8
谢新松.
文化的社会治理刍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3):20-23.
被引量:17
9
王帆宇.
快速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社会建设:阙如与突破[J]
.求实,2017(12):84-93.
被引量:2
10
卢岚.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一种社会结构的视角[J]
.理论与改革,2018,0(3):169-17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许立勇.
区域文化“新治理”:京津冀公共文化协同规制路径研究[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1):14-20.
被引量:2
2
朱成晨,闫广芬.
跨界与共生: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的分析框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1):20-28.
被引量:19
3
马连龙,梅泽星.
青藏高原地区州市社会综合治理立法研究[J]
.青藏高原论坛,2023,11(3):26-36.
4
王文华.
我国刑法分则研究之考察[J]
.东方法学,2013(1):77-92.
被引量:5
5
熊絮茸,邓猛.
宽容与全纳教育的历史互动与本土演化[J]
.中国特殊教育,2013(5):3-6.
被引量:9
6
何荣功.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限制与废除的主要障碍与对策[J]
.法治研究,2013(6):26-32.
被引量:7
7
饶旭鹏,王燕美.
以“四个治理”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创新[J]
.前沿,2014(17):12-13.
8
王学俭,金德楠.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实现机理[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11):68-71.
被引量:14
9
孙柏瑛,邓顺平.
以执政党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J]
.教学与研究,2015(1):16-25.
被引量:78
10
孙涛.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文化保障体系的构建[J]
.理论导刊,2015(2):68-70.
被引量:3
1
廖茂吉.
和谐政治生态是法治的基石[J]
.商,2015,0(30):231-232.
2
王少普.
试论冷战后日本对朝政策框架的基本特点[J]
.世界经济研究,2002(5):23-27.
被引量:1
3
苗正达,安巍.
20世纪前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宪政要素分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3):12-15.
被引量:1
4
楼缙东.
论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J]
.现代商业,2009(18):260-261.
5
杨贺男,吕途.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初论[J]
.法治研究,2011(11):3-10.
被引量:1
6
廖延豹.
涉外经济合同法律适用的兼容性[J]
.政治与法律,1986(3):51-54.
7
刘思文.
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国际合作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2):16-17.
被引量:1
8
刘雅君.
论宪政要素及其培育[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1):207-207.
9
耿长娟.
市民社会是宪政国家产生的土壤[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0):67-70.
10
马微.
洛克财产权理论的宪政要素探析[J]
.克拉玛依学刊,2014,4(2):48-51.
被引量:1
科学社会主义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