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道为本:文学认知与表现人的深层拓进——论中国新文学的人道现实主义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道主义思潮与现实主义联姻产生的人道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它在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曾占据重要一席。在中国新文学时期,包括“五四”文学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此种形态的现实主义也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表现。研究、总结这一文学形态,对于纠正我国文学界长期形成的对人道文学的误解不无启迪意义。
作者
王嘉良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道思潮
现实主义
中国新文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高尔基.《论文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
2
《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00页.
3
米·赫拉普钦科.《艺术创作·现实·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57页.
4
《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第357~381页.
5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新青年,.
6
李大钊.俄罗斯文学与革命.人民文学,1979,.
7
沈雁冰.《新旧文学平议之评议》[J].小说月报,.
8
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的改革》,《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第204页.
9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M].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
10
伍晓明.《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思潮概观》,载乐黛云,王宁主编.《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共引文献
46
1
黄华文.
对五四民主启蒙运动的审视[J]
.理论学刊,2001(1):83-86.
被引量:3
2
姚玳玫.
李金发双重身份的考察[J]
.文艺研究,2001(2):154-156.
3
肖鹰.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美学冲突[J]
.浙江学刊,2001(1):17-23.
被引量:1
4
丁晓原.
"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J]
.中州学刊,2005(2):183-189.
被引量:3
5
王海霞.
文学革命中的另一种声音——潘大道的新文学主张[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2):167-178.
被引量:1
6
张光芒,徐仲佳.
性爱思潮与现代中国启蒙的崛起[J]
.天津社会科学,2005(4):92-98.
被引量:7
7
曾振宇.
“符号化的孔子”与“历史的孔子”——以吴虞批孔为中心的讨论[J]
.孔子研究,2005(4):67-79.
8
邓艮.
旁逸斜出:重审俞平伯新诗[J]
.浙江学刊,2006(1):103-110.
被引量:2
9
洪峻峰.
启蒙现代性与五四文学的历史规定性[J]
.东南学术,2006(3):46-51.
被引量:5
10
袁国兴.
文类误读与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转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4):131-15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6
1
高尔基.《文学书简》,曹葆华,渠建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133页.
2
李辰冬.《读茅盾的<子夜>》,《大公报》文艺副刊,1934年9月22日.
3
茅盾.《论无产阶级艺术》,《茅盾全集》(18),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4
茅盾.《谈“人物描写”》[J].青年文艺(桂林),1942,(1).
5
傅徳岷,包晓玲:《鲁迅诗文鉴赏》,武汉长江出版社2007.
6
沈雁冰.《一年来的感想与明年的计划》[J].小说月报,1921,12(12).
7
茅盾.《<地泉>读后感》[A].华汉.《地泉》[C].上海湖风书局,1932年7月25日重版.第13页.
8
沈雁冰.《文学和人的关系及中国古来对于文学者身份的误认》[J].小说月报,1921,12.
9
周作人.《人的文学》[J].新青年,1918,5.
10
.《鲁迅在日本》[M].山东师院聊城分院,1978年12月..
引证文献
2
1
陈桂良.
论茅盾小说对人性命题的探求[J]
.浙江社会科学,2009(10):92-96.
2
崔旭艳,王建增.
从《藤野先生》看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J]
.文学界(理论版),2012(2):40-41.
1
鲁雪莉.
人道关怀与写实精神的完美融合--周作人人道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价值阐释[J]
.江西社会科学,2009,29(5):133-137.
被引量:2
2
陈遐.
心灵的契合——屠格涅夫对创造社前期主要作家的影响[J]
.北方论丛,1997(6):64-66.
被引量:1
3
杨玉花.
探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潮[J]
.青年文学家,2013,0(1X):26-26.
被引量:1
4
赵稀方.
“名著重印”与新时期人道主义[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110-116.
被引量:1
5
唐静.
《呼啸山庄》女主角之女性视角解读[J]
.青年文学家,2010,0(1X):31-31.
6
李江璐,蔡建英.
试论市场环境下文学作品中幸福感的社会责任[J]
.语文建设,2013(05X):65-66.
7
周涓.
双线条叙事模式下的文学解读--以《赎罪》为例[J]
.北方文学(下),2016,0(6):45-45.
8
马斌.
对《心灵史》民族情感的解读[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9):59-61.
9
张春歌.
有限的超越与无限的创造——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5):23-27.
10
李叶.
文学认知的“形式知觉模式”与“期待视野”[J]
.齐鲁学刊,2015(5):154-157.
被引量:2
天津社会科学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