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04年春夏季海南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运用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两种分析方法,对2004年春夏季海南省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效果的统计检验,选用1962~2001年的资料建立了对比区-人工增雨作业目标区回归方程.初步计算表明,2004年春夏季人工增雨作业141 d约增加降水199.6 mm,降水总量约24.6×108 m^3,投入与产出比为1:37.
作者
黄彦彬
李天富
李春鸾
邢旭煌
机构地区
海南省气象与生态研究所
海南省海口市气象局
海南省气象台
出处
《广东气象》
2006年第1期50-53,共4页
Guangdong Meteorology
关键词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双比分析
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
海南省
分类号
P48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88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13
参考文献
3
1
章澄昌.
当前国外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的效果评估[J]
.气象,1998,24(10):3-8.
被引量:22
2
吴兑.
关于人工增雨的一些国内外概况[J]
.广东气象,2005,27(1):25-29.
被引量:18
3
吴兑.
广东人工影响天气的回顾与展望[J]
.广东气象,2003,25(4):43-46.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黄浩辉,吴兑.
新丰江流域云和降水气候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的初步分析[J]
.广东气象,1993,16(2):37-39.
被引量:3
2
吴兑.
广州地区1984年6月小阵雨的微物理结构[J]
.气象,1989,15(5):16-22.
被引量:9
3
吴兑,陈位超,甘春玲,毛伟康,陈焱源,韩春明,马福春.
台山铜鼓湾低层大气盐类气溶胶分布特征[J]
.气象,1993,19(8):8-12.
被引量:15
4
吴兑,甘春玲,陈位超,游积平.
华南准静止锋暖区内降水的物理化学特征[J]
.气象,1994,20(2):18-24.
被引量:15
5
吴兑,黄浩辉.
广东云与降水的宏微观物理特征[J]
.气象科技,1994,22(1):14-24.
被引量:10
6
吴兑,陈位超.
广州气溶胶质量谱与水溶性成分谱的年变化特征[J]
.气象学报,1994,52(4):499-505.
被引量:41
7
吴兑,陈位超,常业谛,项培英,毛节泰,秦瑜.
华南地区大气气溶胶质量谱与水溶性成分谱分布的初步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1994,10(1):85-96.
被引量:33
8
吴兑.
南海北部大气气溶胶水溶性成分谱分布特征[J]
.大气科学,1995,19(5):615-622.
被引量:46
9
吴兑,甘春铃,何应昌.
广州夏季硫酸盐巨粒子的分布特征[J]
.气象,1995,21(3):44-46.
被引量:11
10
吴兑,陈位超,游积平,甘春玲,叶燕翔,毛伟康.
海口西郊海岸地带低层大气结构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1995,11(2):123-132.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44
1
游积平,冯永基,杨今冬.
广东省2005年春季飞机增雨作业技术分析[J]
.广东气象,2005,27(3):17-19.
被引量:20
2
张羽,徐峰.
雷州半岛人工增雨研究与应用[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6,26(1):57-61.
被引量:7
3
陈新辉,黄奕铭.
广东省火箭人工增雨作业的航管保障[J]
.广东气象,2006,28(3):54-55.
被引量:3
4
王斌.
湖北省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系统建设的若干设想[J]
.湖北气象,2006(4):3-6.
5
高庆九,李宏江,闵锦忠.
跨区域人工影响暴雨强度的数值模拟Ⅰ:条件分析及增雨模拟[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6):790-798.
被引量:3
6
张良,王式功,尚可政,杨德保.
中国人工增雨研究进展[J]
.干旱气象,2006,24(4):73-81.
被引量:34
7
罗华明,张刚扬.
深圳市人工影响天气地空通讯系统的设计和“通讯盲区”的解决办法[J]
.广东气象,2007,29(2):47-48.
被引量:5
8
兰晓晏,张行才.
我国人工增雨的概况和展望[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0):112-113.
被引量:1
9
徐继延,郭建华,蔡冠勋.
利用多普勒雷达定量估测降水试验[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30(4):52-56.
被引量:11
10
张婷,张行才.
人工增雨研究综述[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3):87-9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88
1
贾显锋,郑传新.
闪电定位仪在人影作业中的应用研究[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5,27(3):33-35.
被引量:5
2
李明华,崔少萍,罗凤明,范绍佳.
统计软件SPSS在气象中的应用[J]
.广东气象,2007,29(1):50-52.
被引量:42
3
秦长学,张蔷,李书严,刘丰,赵习芳.
密云水库蓄水型增水作业效果分析[J]
.气象科技,2005,33(S1):74-77.
被引量:13
4
赵瑞金,杨保东,李江波.
多普勒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J]
.气象科技,2005,33(S1):57-60.
被引量:12
5
周毓荃,张存.
河南省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J]
.应用气象学报,2001,12(z1):173-184.
被引量:40
6
李茂仑,金德镇,汪晓梅,汪沛沛,张丽萍.
飞机人工增雨空地传输系统[J]
.应用气象学报,2001,12(z1):194-199.
被引量:18
7
房彬,肖辉,班显秀.
CA-FCM方案与其它几种人工增雨评估方案的比较[J]
.气象科技,2008,36(5):612-621.
被引量:12
8
李玉林,邓安强,洪霞,杨梅.
人工增雨的社会效应和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1,25(3):33-36.
被引量:4
9
陈建萍,洪霞,邓安强,吴俊吉.
2003年7月18日~8月12日遂川人工增雨催化效果的统计分析[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3,27(3):40-41.
被引量:5
10
汪学林,刘健.
吉林省1980—1987年播云降雨的效果检验及其判据[J]
.应用气象学报,1992,3(4):418-42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2
1
李明华,崔少萍,罗凤明,范绍佳.
统计软件SPSS在气象中的应用[J]
.广东气象,2007,29(1):50-52.
被引量:42
2
黄彦彬,陈卿才.
琼岛北部地区春夏季热带对流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J]
.贵州气象,2006,30(6):19-22.
3
罗华明,张刚扬.
深圳市人工影响天气地空通讯系统的设计和“通讯盲区”的解决办法[J]
.广东气象,2007,29(2):47-48.
被引量:5
4
宾振,吴万友,邓安强.
江西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4):55-58.
被引量:5
5
蔡杏尧.
火箭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系统的设计[J]
.广东气象,2010,32(1):47-49.
被引量:5
6
黄彦彬,姚展予,游积平,张瑞波,蔡杏尧,崔丹.
基于“.NET”的华南区域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气象,2011,37(6):727-734.
被引量:15
7
王飞凤,刘铸飘.
用Excel作逐步回归分析[J]
.广东气象,2011,33(5):48-51.
被引量:6
8
徐冬英,张中波,唐林,王治平.
几种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1):105-107.
被引量:12
9
苗婷,黄晓梅,何宏铸.
2016年康县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46-248.
被引量:2
10
高鹏,王冰,王娜.
烟台市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7(13):24-25.
二级引证文献
113
1
张俊才,沈延青,曹光明,邹松兵,陆志翔,靳少波,李芳,阮宏威,蓝永超,董晓宁,康耀辉,张毅,李季,尹振良,许宝荣.
黄河上游人工增雨效益评估研究及应用[J]
.人民黄河,2019,0(S02):1-2.
被引量:2
2
许志丽,关彦如,樊茹霞,于文英,徐亮亮.
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飞机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分析[J]
.内蒙古气象,2019,0(6):31-35.
被引量:2
3
苏亚乔,张武,宋琦明,任娇,王颖,杨晨义.
甘肃中部地区人工增雨适宜条件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6):764-774.
4
尹先龙,王鑫凯.
临海市人影作业的实施和效果分析[J]
.科技通报,2020(7):35-38.
被引量:1
5
孙跃,肖辉,周筠珺,金德镇,崔莲.
基于VB+MO的一种在飞机增雨效果统计评估中不规则影响区计算的适用方法[J]
.气象,2015,41(1):76-83.
被引量:3
6
李明华,徐奇功,陈卓礼,杜小松.
惠州城区近50年来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J]
.广东气象,2007,29(3):19-20.
被引量:39
7
李建勇,敖振浪,谭鉴荣,贾锦龙.
雷达远程实时信息提取及显示系统的实现[J]
.广东气象,2007,29(4):8-10.
被引量:33
8
李明华,黄健,杨柳,张子凡.
惠州城区50年来雨日的气候统计和变化特征[J]
.广东气象,2008,30(2):27-30.
被引量:34
9
李胜男,王根绪,邓伟,吕玉香.
黄河三角洲典型区域地下水动态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8,27(5):49-56.
被引量:16
10
吴少峰,程元慧,胡东明,黎德波,李健勇.
CINRAD雷达主要测试仪表的释用[J]
.广东气象,2008,30(5):56-57.
被引量:5
1
王黎俊,李仑格,杨毅.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统计分析[J]
.青海科技,2003,10(2):36-38.
被引量:7
2
马玉芳,王黎俊,张慧,王晓明.
海南州人工增雨效果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青海科技,2011,18(5):78-81.
被引量:1
3
何建华,张普宇,陈波,汪官平,李建成.
六盘水市一次人工增雨对烤烟影响的效果评估[J]
.贵州气象,2009,33(2):25-27.
被引量:1
4
赵晓倩.
聊城市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初探[J]
.科技信息,2014(3):283-283.
5
宾振,吴万友,邓安强.
江西省人工增雨统计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4):55-58.
被引量:5
6
徐冬英,张中波,唐林,王治平.
几种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15,36(1):105-107.
被引量:12
7
孙李城,季民,王杰,姚菡.
基于WebGIS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系统设计与实现[J]
.地理空间信息,2016,14(7):65-68.
被引量:2
8
房彬,肖辉,王振会,孙海燕,黄美元.
聚类分析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28(6):739-745.
被引量:44
9
李薇,管丽丽,王久凤,崔红.
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估算人工增雨效果[J]
.气象灾害防御,2015,22(3):26-27.
被引量:2
10
翟羽,肖辉,杜秉玉,刘金华,姚展予.
聚类统计检验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31(2):228-233.
被引量:16
广东气象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