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技术锁定与诱导性技术转移策略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5
-
1张一弛,欧怡.企业国际化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述评[J].经济科学,2001(4):11-19. 被引量:47
-
2华民,蒋舒.开放资本市场:应对“三资企业”“独资化”发展倾向的策略取向[J].管理世界,2002,18(12):33-39. 被引量:29
-
3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3,19(1):57-62. 被引量:117
-
4杨仲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特征和趋势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49-52. 被引量:13
-
5邱立成,于李娜.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4):23-27.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23
-
1黄华.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与我国的自主创新战略[J].社会科学,2006(9):59-66. 被引量:4
-
2聂名华,颜晓晖.外商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06(12):33-40. 被引量:14
-
3许云.我国汇率波动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中),2011(6):43-45. 被引量:1
-
4李晓华,盛逖.在华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解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1):19-23. 被引量:8
-
5冯秀娟.我国利用FDI引进技术过程中利润损失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3):66-70. 被引量:5
-
6李未无.理性看待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5(7):8-11. 被引量:8
-
7李晓华.电子产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及其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2006,28(2):65-69. 被引量:4
-
8计算机专业开始细分烟台市培养3G移动通讯教育人才[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4):15-15.
-
9覃川,向阳,李京华.跨国公司在华竞争环境、经营状况与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1):82-86.
-
10梁正,薛澜,朱琴,朱雪祎.研发全球化与本土知识交流:对北京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31(2):3-16.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32
-
1杨吉涛,刘云.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04,25(z1):50-54. 被引量:4
-
2冯春丽,刘海云.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技术转移及其政策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5(4):74-77. 被引量:9
-
3赵惟.国家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7(3):25-27. 被引量:17
-
4宝胜.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及其技术转移方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5):20-21. 被引量:2
-
5董宁,郑玉坤.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及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J].国际经济合作,2005(6):39-42. 被引量:7
-
6张文辉.论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优势最大化战略[J].社会科学,2005(11):5-12. 被引量:4
-
7白津夫.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新特点和我们的对策[J].中国经济周刊,2006(8):21-21. 被引量:13
-
8刘世俊.论技术锁定与反锁定[J].经济论坛,2006(5):32-34. 被引量:5
-
9胡锦涛.建设创新型国家[J].江海纵横,2006(1):1-1. 被引量:9
-
10阎大颖.企业能力视角下跨国并购动因的前沿理论述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06-11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5
-
1陈太俸.基于战略性贸易政策下的我国饮料产业的保护[J].魅力中国,2009(25):119-119.
-
2笪尚明,刘西林.企业技术能力与外资对华技术转移的关联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21(3):67-69. 被引量:2
-
3邓田生,刘慷豪.跨国垄断性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7):68-71. 被引量:2
-
4陈恒,宋侠.跨国公司集成创新的挤出效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1):14-16.
-
5徐瑞前.在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战略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商贸,2009,0(11S):176-177.
二级引证文献4
-
1李宝新,岳亮.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3):90-95. 被引量:18
-
2刘烨.浅析跨国并购的新趋势及应对措施[J].价值工程,2009,28(7):114-116. 被引量:6
-
3蒋国瑞,高丽霞.面向技术受方的技术转移影响因素指标评价体系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9):16-20. 被引量:5
-
4谢翀.新粮食安全观下外资并购粮油企业的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探析[J].湖南农机(学术版),2010,37(6):217-219. 被引量:1
-
1寻舸.“技术锁定”,新鲜货[J].企业研究,2002(5):39-39. 被引量:1
-
2董俊迪,李国志.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22):31-32. 被引量:1
-
3华一,刘立峰,陆福明,黄勇,王洪涛.外资并购下的深思考——关于中国安防行业外资并购的探讨[J].中国安防,2009(10):75-79.
-
4寻舸.跨国公司牟利的两大秘密武器[J].上海企业家,2004(1):46-49.
-
5陈玲.我国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酿造,2008,27(4X):64-65. 被引量:8
-
6孟龙华.企业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方法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9):27-28. 被引量:8
-
7赵莉,王华清.技术锁定的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8):149-153. 被引量:5
-
8陈跃.FDI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与制约因素分析[J].全国商情,2006(4):72-74. 被引量:1
-
9陈柳.外资优惠政策与外资企业垄断[J].金融纵横,2006,0(3):20-23.
-
10牛建军.从垄断到竞争: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新趋势——以汽车工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2):54-5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