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8-109,共2页
Changbai Journal
基金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06301。
同被引文献34
-
1顾定海.满目青山夕照明——记中国第一个老年法庭[J].检察风云,1997,0(1):45-47. 被引量:3
-
2曾庆敏.《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应予以修正[J].法学杂志,2004,25(5):14-16. 被引量:11
-
3徐小玲.我国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的若干问题探讨[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4):31-33. 被引量:21
-
4牛飚,蔡宝珍.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南京市老年法庭工作调查报告[J].法学杂志,2002,23(1):70-71. 被引量:3
-
5陈文亮.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J].法学杂志,2002,23(4):19-20. 被引量:11
-
6杨方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演变与政府责任[J].中国软科学,2005(2):17-23. 被引量:28
-
7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J].人口与经济,2005(2):57-62. 被引量:106
-
8封润华.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探究[J].人口与经济,2006(3):13-17. 被引量:10
-
9湘君.德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及其实施[J].人权,2006(6):50-51. 被引量:5
-
10杨天博.日本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J].社会福利(实务版),2007(1):56-5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9
-
1王连晨.试析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若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121-121. 被引量:2
-
2仇丽.浅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J].人权,2010(5):36-39. 被引量:10
-
3张连民,张益刚.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日照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3):117-124. 被引量:5
-
4崔卓兰,赵静波.我国老龄社会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对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51(3):10-16. 被引量:17
-
5董静.老年群体权益保护现状及其改善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6):226-226. 被引量:1
-
6汪地彻.中国老龄法体系构建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6):104-111. 被引量:7
-
7汪地彻.中国老龄法治问题三论[J].理论导刊,2013(8):97-99. 被引量:7
-
8周嬴鼎.商南县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情况调查[J].劳动保障世界,2018(10X):29-29.
-
9付明.试论中国老龄法体系构建论[J].品牌,2014(5):88-88.
二级引证文献44
-
1王永.伦理道德问题的入法争议及其法理审思——以“常回家看看”入法争议为例[J].理论导报,2012(2):56-58. 被引量:2
-
2邹艳晖.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障行政制度[J].兰州学刊,2012(4):141-145. 被引量:1
-
3王少君,陈文军,陈波,文宗全,李秀荣,刘献武,黄佩杰,王保恩,李桂香.记忆合金支架在食管狭窄中的应用体会[J].广西医学,2000,22(1):179-180.
-
4彪巍,秦侠,马颖,陈任,王辉,胡志.对完善我国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47-548. 被引量:4
-
5刘畅.我国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对策[J].长白学刊,2012(5):130-133. 被引量:2
-
6任小芳.日本老龄社会对策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2(18):5-6. 被引量:4
-
7汪地彻.中国老龄法体系构建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6):104-111. 被引量:7
-
8李智姝.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231-232. 被引量:2
-
9郑春贤.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若干问题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6(4):11-14. 被引量:3
-
10王文军,刘云,潘重阳.中国老龄法制体系构建论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49-53.
-
1俱乐部名词解释[J].家庭之友(爱侣),2014(2):70-70.
-
2赵靖茹.浅谈社会公德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J].党建与人才,2001(9):28-29. 被引量:1
-
3韩惠祥.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与转化型抢劫罪零交集论证[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28):124-124.
-
4刘黎.浅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8):139-139.
-
5陆玉娟.掌握心理特点 做好青年工作[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1996,0(3):32-33.
-
6张荆.“恢复性司法”的颠覆性价值[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4):110-111.
-
7赵硕.陈独秀《敬告青年》的当代意义[J].神州,2010(11Z):5-5.
-
8奋斗[J].辅导员,2008(4):27-28.
-
9安东尼亚,克洛斯科斯卡,方巍.关于青年的社会学研究[J].青年研究,1994(8):13-21.
-
10沈杰.北京青年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感受与评价——基于6个年龄群体之间的比较[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