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书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1,共2页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同被引文献33
-
1尤小立.书评与文化建设——祝贺《博览群书》创刊二十周年[J].博览群书,2004(12):23-26. 被引量:2
-
2姚红宇.网络读者书评对书评文化发展的利弊研究[J].企业文化(中),2012(7). 被引量:1
-
3徐小丽,徐雁,万宇.网络时代的书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4,27(7):4-7. 被引量:16
-
4汪琴.民国时期书评对书业发展的贡献[J].中国图书评论,2004,27(10):22-25. 被引量:3
-
5王生平.学术书评管窥[J].中国图书评论,2005,28(9):25-27. 被引量:1
-
6孙利军.出版评论与图书评论之比较[J].中国图书评论,2005,28(11):26-28. 被引量:5
-
7司莉.网络书评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5(11):67-72. 被引量:12
-
8孙宝瑞.中国书评发展之管见[J].出版发行研究,2005(12):67-69. 被引量:2
-
9胡璟.书评亟待规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128-130. 被引量:4
-
10朱怀强.意见传播:传播学范畴下的书评[J].中国图书评论,2006(8):91-9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徐芳.西方出版期刊学术书评写作范式初探——以《出版研究季刊》为例[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54-57. 被引量:1
-
2张永山.充分发挥书评作用 提高图书利用率[J].图书馆论坛,2010,30(4):124-126. 被引量:15
-
3徐雁.“两个批评学者”与“五十个书评家”——论全民阅读推广下的“大众书评”与“在馆书评人”[J].图书馆论坛,2015,35(12):1-7. 被引量:8
-
4刘秀霞,孙留敏.沉默文体:中国教育史学评论数据分析[J].教育评论,2019,0(11):130-137.
-
5姜春林.人文社科报纸书评的发展态势和推进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21(1):225-231. 被引量:2
-
6朱安博,刘畅.莎士比亚戏剧网络翻译批评研究[J].外语研究,2021,38(1):76-84. 被引量:4
-
7姜春林.近30年全球人文社会科学书评的计量与启示——基于1990—2019年SSCI和A&HCI来源数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3(1):216-227. 被引量:1
-
8贺桂华.《尤利西斯》金隄译本的网上读者接受效果研究[J].上海翻译,2022(1):88-94. 被引量:2
-
9李巍.译者、评者与读者:毕飞宇在法国接受的三维透视[J].上海翻译,2022(4):66-71. 被引量:2
-
10李博闻.非学术文献的隐含信息析取——以美国中央情报局Studies in Intelligence书评为研究对象[J].竞争情报,2022,18(5):2-13.
-
1伍杰.提高书评质量,充分发挥书评的社会作用[J].中国图书评论,1987,10(4):12-17.
-
2黄欢.浅谈新闻评论中的独立品格——以《南方都市报》一组社论为例[J].新闻知识,2011(7):101-102.
-
3姬华强.关于“民生新闻”的思考[J].新闻爱好者,2006(11S):52-52. 被引量:1
-
4吴平.当代书评研究的意义[J].出版发行研究,1996(3):35-36. 被引量:1
-
5雷慧杰.网络书评的发展研究[J].视听,2016,0(6):218-219. 被引量:1
-
6新论速览[J].新闻前哨,2011(9):7-7.
-
7孙晓静.博客的传播学思考[J].淮海文汇,2006(3):32-36. 被引量:3
-
8王娟.书评进入Web2.0时代[J].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2009(3):12-12.
-
9李英莉.论社教类节目的独立品格[J].记者摇篮,2005(7):31-31.
-
10王蔚.从中国问题出发——新闻传播理论建设中的两对重要关系[J].青年记者,2014(11):13-1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