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汉诗歌互译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跨文化交际或交流活动主要呈现为同化、异化和交融三种模式;相应地,在英汉诗歌翻译活动中存在着-背离、偶合与交合-三种基本模式。结合诗歌的形式和意象,在对比分析英汉诗歌翻译实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交合模式是实现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模式,从而也是英汉诗歌互译的主要模式;只有交合模式才能揭示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本质,才能认识翻译之所以存在的必然。
作者
文军
胡庆洪
机构地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重庆永川渝西学院外语系教师
出处
《外语与翻译》
2006年第1期36-40,共5页
Foreign Languages and Translation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诗歌翻译
背离
偶合
交合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1
万正方,蒋磊骏.
意象派诗歌的现代性[J]
.外语与翻译,2006,13(1):53-58.
被引量:1
2
Gutt.&Em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UK: Oxford, 1996.
3
彼得·琼斯.意象派诗选[C].桂林:漓江出版社,1986.
引证文献
2
1
王皓璇,王之光.
中国“意象式”诗歌翻译浅谈《天静沙·秋思》英译本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01-103.
被引量:1
2
刘静.
《天净沙·秋思》不同英译赏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1(5):45-4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娜.
品味孤独——从化境理论中孤独美的角度分析《山居秋暝》的三个译本[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8-120.
被引量:2
1
黄勇.
诗歌中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J]
.北方文学(中),2014,0(5):135-136.
2
康绍银,张宁.
英汉诗歌语言特色与诗歌互译问题[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2(3):80-82.
3
郑殿臣.
英汉诗歌互译的补偿手段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49-51.
4
陈曦.
论英汉诗歌互译中的对应问题[J]
.现代企业文化,2008(3):155-158.
5
孙凤波.
俄汉百科词典中篇章的分析对比[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156-157.
6
陈家旭.
试论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J]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106-108.
被引量:4
7
刘苏周,袁晓军.
英汉诗歌互译中意象的处理[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67-69.
被引量:7
8
郑岚.
浅谈英汉诗歌之不可译性[J]
.校园英语,2015(18):222-222.
被引量:1
9
郭花蕊.
从英汉诗歌互译反观中英语言结构差异[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9):117-117.
被引量:1
10
谭晓丽.
象似性与诗歌翻译[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127-130.
被引量:3
外语与翻译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