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共4页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同被引文献45
-
1郇庆治,李永恒.中国的全球生态安全观:形塑、意涵与革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100-110. 被引量:4
-
2王雨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求是学刊,2022,49(4):11-20. 被引量:24
-
3陈永森.罪魁祸首还是必经之路?——工业文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9-47. 被引量:9
-
4叶平.“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J].哲学研究,1995(1):68-73. 被引量:65
-
5张岂之.中华人文精神[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1-3.
-
6张岂之.关于环境哲学的几点思考(代总序)EA3.环境哲学译丛[c].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5.
-
7[德]赫尔曼·哈肯著,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91.
-
8[美]丹尼斯·米都斯著,李宝恒译.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8-9.
-
9[美]W·H·墨迪著 章建刚译.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译丛,1999,.
-
10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1倪洪涛.对人类中心主义合理性的解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1):86-89.
-
2江悦.英语教师元语言行为与课堂互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2):1-4. 被引量:2
-
3杨存友.小学英语教学的元语言初阶性[J].四川教育,2001(10):35-35.
-
4“2009中国环境哲学年会”将于南京召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97-97.
-
5刘文博,李世雁.环境哲学基础理论疑难问题解答[J].青年时代,2015,0(22):172-172.
-
6石松.“不随以止”不应当被忽视——《游褒禅山记》重读一得[J].丽水学院学报,1990,15(4):81-82.
-
7卢和歆.政治教师的自信与自觉[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11):11-12. 被引量:1
-
8熊国富.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0,12(6):50-52. 被引量:1
-
9“环境哲学本土化研究”高层学术论坛2015年7月在南京召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5(3):78-78.
-
10张晓光.论“输出假设”的四大功能[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06-10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