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6-53,共8页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共引文献3
-
1杨秀云,赵科翔.区域性产业同构的演化结果与行为模拟[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10):56-61. 被引量:1
-
2耿凤娟,苗长虹,胡志强.黄河流域工业结构转型及其对空间集聚方式的响应[J].经济地理,2020,40(6):30-36. 被引量:25
-
3苗齐,钟甫宁,苗齐.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区域差异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5):107-11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40
-
1张全景,欧名豪,王万茂.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9):8-13. 被引量:51
-
2郑竹园.大陆西部地区经济潜力与发展途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1-6. 被引量:2
-
3严太华.关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化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1):83-86. 被引量:3
-
4黄志刚.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1997,17(11):27-31. 被引量:5
-
5魏后凯.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影响及其协调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1997(14):2-13. 被引量:11
-
6李卫华.我国东西部差距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1):42-47. 被引量:9
-
7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39(7):70-81. 被引量:340
-
8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4,20(8):8-17. 被引量:151
-
9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对于面板数据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4,27(12):25-31. 被引量:402
-
10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被引量:423
引证文献12
-
1李冬平.对我国区际差异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5(1):112-115. 被引量:2
-
2卢丽春,李延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综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2):92-96. 被引量:5
-
3任建军,阳国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784-789. 被引量:56
-
4罗伟君,袁超.加快新疆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设想[J].当代经济科学,1999,21(2):84-87.
-
5罗勇,王亚,范祚军.异质型人力资本、地区专业化与收入差距——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3(2):31-43. 被引量:31
-
6姚春龙.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3(2):26-28.
-
7李国平.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层次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1):3-7. 被引量:3
-
8冯岚.论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14(3):34-37. 被引量:1
-
9蒋金亮,周亮,吴文佳,孙东琪,徐建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土地扩张时空演化特征——以宁汉渝3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9):1528-1536. 被引量:24
-
10叶依广,曹乾.我国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3,23(3):304-307.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155
-
1吕凤涛,麦建开,王园园,蒋昌晶,杨尧,王彬.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时空演化的多尺度分析[J].热带地貌,2020(2):27-37. 被引量:1
-
2扶涛,陈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产业结构演变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5,32(5):19-24. 被引量:11
-
3胡琦,许峰.上海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4,16(11):41-46. 被引量:13
-
4杨晓猛.转型国家市场化进程测度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指标的设计与评价[J].世界经济研究,2006(1):72-78. 被引量:21
-
5李宝梁.民营经济在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地位作用的比较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64-168. 被引量:3
-
6吴子稳,庄德林,傅为忠.安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2):226-229. 被引量:26
-
7郭永刚,艾秋红.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Z):110-113. 被引量:4
-
8杨柳.白酒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酿酒科技,2009(2):115-117. 被引量:3
-
9闫家厂,杜小梅.河南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4):112-113. 被引量:5
-
10舒燕.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广东省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39-41. 被引量:8
-
1陆大道.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原因及西部地区发展之路[J].中国软科学,1996(7):38-40. 被引量:10
-
2祁京梅.上半年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预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快于东西部状况成因[J].中国软科学,1996(10):91-95.
-
3张弛,敬嫒嫒.一位投资者在东西部的不同感受[J].新西部,2002(7):48-51.
-
4陈小玮,席酉民,田建国.从贸洽会说开去[J].新西部,2001(4):64-65.
-
5董铁莹.司龙龙:做科研,要有点情怀[J].中国青年,2017,0(18):46-48.
-
6单元庄.东西部的根本差距在民营经济[J].公共关系,2000(6):4-6.
-
7王一鸣.控制地区差距扩大的思路和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1996(9):27-29. 被引量:1
-
8王一鸣.控制地区差距扩大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5(6):12-15. 被引量:2
-
9杨汝岱.关于缓解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几个问题[J].经济学家,1996(3):4-8. 被引量:3
-
10吴承平.论我国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问题[J].山西统计,1997(1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