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2,共1页
China Seed Industry
二级参考文献15
1 杜占池,樊江文,梁飚,刘建华.我国南方地区天然牧地营养价值和生产能力评价及其开发潜力[J] .草业科学,2004,21(9):8-12. 被引量:6
2 Qilin Tang,Tingzhao Rong,Yunchun Song,et al.Introgression of perennial teosinte genome into maize and identification of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microsatellite markers.Crop Science,2005,45:717~721.
3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45-80.
4 胡跃高,李志坚,李国辉.论我国绿色饲料产业建设基本战略问题[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5):29-34. 被引量:4
5 刘国栋,曾希柏,苍荣,刘更另.营养体农业与我国南方草业的持续发展[J] .草业学报,1999,8(2):1-7. 被引量:29
6 刘国栋.我国营养体产业发展及种植业结构调整[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1):71-75. 被引量:12
7 郭乐群,张忠,谷明光.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是有价值的新种质资源[J] .玉米科学,2000,8(4):12-14. 被引量:21
8 唐祈林,荣廷昭.用玉米近缘材料创造玉米新种质[J]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C00):62-66. 被引量:17
9 李冬郁,郭乐群,张忠,梁英彩,谷明光.玉米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研究和利用[J] .玉米科学,2001,9(2):11-13. 被引量:27
10 贠旭疆.发展营养体农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J] .草业学报,2002,11(1):65-69.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36
1 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徐艳荣.论春玉米区新的育种目标与策略——对郑单958、先玉335国审以后的思考[J] .种子科技,2006,24(2):44-46. 被引量:16
2 吕玲,杨惠.对新疆玉米育种相关问题的探讨[J] .种子世界,2006(8):36-37. 被引量:1
3 任勇,陈柔屹,唐祈林,荣廷昭.新型饲草玉米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7,33(8):1360-1365. 被引量:20
4 陈柔屹,唐祈林,荣廷昭,任勇,冯云超.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3):244-248. 被引量:20
5 李进,韩登旭,梁晓玲,阿布来提,雷志刚,阿依古丽.艾买提,胡铭,李铭东.高丹草品种品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6):828-831. 被引量:7
6 廖晓勇,罗承德,陈治谏,王海明.三峡库区饲草玉米(SAUMZ1)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模式[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1):35-38.
7 杨克诚,苟才明,荣廷昭,潘光堂.西南地区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玉米科学,2008,16(3):8-11. 被引量:23
8 贾春林,杨秋玲,王国良,吴波,盛亦兵.大刍草新品系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3):53-56. 被引量:5
9 陈柔屹,程江,唐祈林,荣廷昭,苏月贵.饲草玉米扦插繁殖技术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479-14481. 被引量:10
10 魏俊杰.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35-3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45
1 刘辅君.浅谈提高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的主要措施[J] .甘肃农业,2004(8):64-64. 被引量:3
2 刘桂玲,陈举林,李平海.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36-38. 被引量:13
3 陈威振.玉米育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新疆农业科技,2004(5):8-8. 被引量:2
4 刘小红,张红伟,刘昕,刘欣洁,谭振波,荣廷昭.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1):144-148. 被引量:22
5 刘丽华,郭德金.间比法设计试验结果分析方法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326-328. 被引量:6
6 傅同良.早熟玉米杂交组合的品比试验初探[J] .种子,1995,14(2):52-53. 被引量:1
7 王国英,张宏,谢友菊,戴景瑞,米景九,李太源,田颖川,乔利亚,莽克强.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转化及转Bt基因植株的抗虫性[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5,3(3):49-53. 被引量:30
8 祁永红,韩玉珠,李春秋,胡杰,雷勃君,卢翠华,钱华,刘长臣.玉米自交系授粉后外源DNA的导入转化及性状变异的研究初报[J] .玉米科学,1996,4(1):19-21. 被引量:15
9 赵文志,石瑞军.困扰我国种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J] .种子科技,2006,24(1):4-5. 被引量:5
10 佟屏亚.2006年玉米种子市场形势评述[J] .中国种业,2006(1):24-2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6
1 刘源霞,兰进好,赵延明.基因工程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07,15(B09):146-149. 被引量:6
2 刘源霞,兰进好,杜景平,孙洪岩.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07,39(6):21-24. 被引量:6
3 张璐,李源.我国玉米制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3):102-104. 被引量:1
4 孙俊荣.高产多抗玉米及其相关育种技术专利检索情况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71-474. 被引量:5
5 库尔班尼萨.扎曼.自育玉米杂交组合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54-57. 被引量:1
6 李俊霖,李红都,李荣,刘志,苏志芬,刘衍彬,赵明勇,王胜难,杨晓风.玉米杂交组合鉴定与筛选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6):137-139.
二级引证文献18
1 李志亮,吴忠义,杨清,张秀海,黄丛林.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2010,18(4):71-73. 被引量:10
2 张英,穆楠,朴红梅.转基因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2009,25(1):64-68. 被引量:15
3 刘静,张元湖,刘庆忠,高玉娇.抗生素对青香蕉苹果叶片再生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7):53-55. 被引量:3
4 贾晓军,贺兰.玉米转基因育种的研究与进展[J] .种子科技,2009,27(8):20-23. 被引量:1
5 谭伟,赵东,彭金环,于元杰.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章丘大葱遗传转化体系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8):1-4. 被引量:3
6 孙俊荣.高产多抗玉米及其相关育种技术专利检索情况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71-474. 被引量:5
7 胡娟,李万良,姜媛媛,李时群,王佳江,安国民.2010年我国核心期刊玉米研究相关文献计量分析[J] .玉米科学,2012,20(4):149-152. 被引量:12
8 郭燕博.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9):262-263.
9 刘剑钊,单美玉,戴磊,高霞.玉米燃料乙醇专利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13,13(4):140-143. 被引量:2
10 刘丽丽.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杂交新组合比较[J] .现代农业科技,2014(8):58-59.
1 马秀芳.花芸豆250kg/667m2平衡施肥技术[J] .农家致富顾问,2015,0(24):76-77.
2 吴超成.菜青虫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3(2):7-7.
3 王新华.喀什地区棉花品种结构的调整与选择[J] .中国棉花,1998,25(7):5-7.
4 冯维卓.油菜田春季化除技术[J] .农药市场信息,2004,0(5):27-28.
5 冯维卓.油菜田春季化除技术[J] .新农药,2004(2):13-15.
6 冯维卓.油菜田春季化除技术[J] .新农药,2005(1):17-19. 被引量:4
7 李惠贤,杨为芳.入世后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的对策[J] .广西农业科学,2002,33(2):97-99. 被引量:22
8 王有功.田(池)藕三大病害的防治[J] .农药市场信息,2006(10):34-34.
9 黄焯钦.探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 .科技风,2014(5):197-197. 被引量:3
10 焦善伟.2008年南方产区新季早籼稻上市情况初判[J] .粮食与油脂,2008,21(7):34-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