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城市》
2006年第2期37-40,共4页
City
共引文献50
-
1吴庆洲.贵州小都江堰——安顺鲍屯水利[J].南方建筑,2010(4):78-82. 被引量:9
-
2樊丽,杨勇,赖斌.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6(10):61-63. 被引量:4
-
3金鹏飞.太湖县烈士陵园规划与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6(6):33-37.
-
4李春涛.试论城市带状绿地的发展与功能[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63-968. 被引量:30
-
5吴庆洲.象天·法地·法人·法自然——中国传统建筑意匠发微[J].华中建筑,1993,11(4):71-75. 被引量:14
-
6陈太政.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的开发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77-82. 被引量:13
-
7农英志.城市水空间规划研究──兼谈郴州水空间与城市特色塑造[J].规划师,1999,15(2):66-71. 被引量:6
-
8李谦盛.屋顶绿化栽培基质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84-85. 被引量:32
-
9吴庆洲.斗城与水城——古温州城选址规划探微[J].城市规划,2005,29(2):66-69. 被引量:6
-
10曹新向.城市水域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52-56.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71
-
1阳立军,杨波.江南水乡古镇文化景观变异与社会网络结构变迁——以上海郊区古镇金泽镇与练塘镇为例[J].福建建筑,2005(2):24-26. 被引量:3
-
2陈绪坚,胡春宏.基于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河流水沙数学模型[J].水利学报,2004,35(8):38-45. 被引量:19
-
3侯立柱,丁跃元,张书函,廖日红,陈建刚.北京市中德合作城市雨洪利用理念及实践[J].北京水利,2004(4):31-33. 被引量:15
-
4孙斐,沙润,周年兴.苏南水乡村镇传统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创新[J].人文地理,2002,17(1):93-96. 被引量:21
-
5雷冬霞,马光.都邑发展与水环境——从西安城市水环境的历史变迁看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基础[J].华中建筑,2003,21(1):61-62. 被引量:4
-
6袁志明.水文化的理论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05,5(5):59-61. 被引量:7
-
7曹新向,司艳宇.城市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2):79-80. 被引量:10
-
8程周旺,方建新.黟县宏村古水系浮游植物调查报告[J].黄山学院学报,2005,7(3):67-69. 被引量:1
-
9朱馥艺.侗族建筑与水[J].华中建筑,1996,14(1):1-4. 被引量:7
-
10支军,曾立峰.浅谈城市规划水系设计[J].广西城镇建设,2005(8):33-3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张达,石云,司志森,李静.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保护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972-2975. 被引量:2
-
2郭磊.对武汉市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3):79-80.
-
3郭磊.桂林环城水系改造对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建设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5):20-24. 被引量:3
-
4吴泽球.纳洪城市抗洪方案探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4):38-42.
-
5曹磊,穆雪男.基于水文化的古镇水景的设计与保护探析[J].建筑与文化,2014(9):131-132. 被引量:2
-
6肖湘东,易秋丽,马建武,许可,李晓策,刘莹莹.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街区水系利用与景观改造研究——以第二直河片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12):140-150. 被引量:3
-
7程远.太原市府城墙遗址周边整体空间规划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18,44(27):30-32.
-
8叶舟.历史维度:大流堰引水工程生态文明基因研究[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0,32(3):9-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方璐,胡希军.基于水文化的靖港古镇水景营造[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94-1398. 被引量:2
-
2刘爽,马建武.行走的昆曲——苏州桃花坞开放街区改造竞赛方案[J].现代园艺,2018,41(9):119-120.
-
3李越.依托湿地生态多功能性观鸟旅游品牌深度开发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管理观察,2019(3):83-85. 被引量:2
-
4汪溟,陈飞虎,李明玉.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文化主题公园设计方法探讨——以中国梅山文化园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3):119-125. 被引量:10
-
5陶贵俏,齐怀智.滨水景观设计中水文化表达方式探索与应用——以葫芦岛市茨山河湿地公园设计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13-16. 被引量:5
-
6张达,李佳乐,杜津津,张广义.华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保护探析——以河北省广府古镇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3):63-67.
-
7李新波,姚爽.市内运河修复工程的质量管理流程分析[J].财经界,2021(1):69-71.
-
8陈淑珍.桐庐下南乡古代水利工程“澳”考略[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2,34(4):6-11. 被引量:1
-
9谷金龙,邰杰.《环翠堂园景图》概念性复原及在古镇保护性规划设计中的参鉴研究——以无锡甘露古镇为例[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3(2):170-173.
-
10岳海晶.蒙山大佛景区水系改造工程应用研究[J].陕西水利,2024(8):140-143.
-
1刘存发,刘芳.分析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J].中外建筑,2014(4):72-73. 被引量:3
-
2刘文英.太原汾河湿地公园[J].城建档案,2008(7):24-27. 被引量:1
-
3立体城市:未来中国——国际建筑与艺术邀请展及跨学科论坛[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2):22-23.
-
4胡知伟.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1(5):83-84.
-
5阮良鸿.保山市城市防洪现状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6):428-431. 被引量:2
-
6吴荣波.基于雨、污水资源化的新建城镇排水工程规划[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5):90-92. 被引量:1
-
7吴庆州.土木建筑工程 建筑史——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14(16):205-205.
-
8吴晓松,王丽尔.近代东北工商业发展与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5(4):43-51. 被引量:4
-
9周知辉.中小型病险水库治理及分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5(3):66-67. 被引量:7
-
10刘郁.建筑节能技术的示范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2013(4):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