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存能力与地震灾害(上)——唐山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被引量:1
On Living Capability and Earthquake Disaster (I)
出处
《城市与减灾》
2006年第2期2-5,共4页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同被引文献40
-
1陈静,邓丽,朱庆杰.唐山市综合防灾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5,21(1):66-69. 被引量:8
-
2杨光,沈繁銮.日本阪神地震灾害的一些调查统计数据[J].华南地震,2005,25(1):83-86. 被引量:20
-
3宗述.不能忘却的人间灾难:唐山大地震[J].中国地名,2006(8):4-9. 被引量:2
-
4程才实.岁月流过 我们依然记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重建拾零[J].城乡建设,2006(3):71-74. 被引量:1
-
5宋利萍,朱珊珊.灾难,让我们铭记——唐山地震30周年祭[J].档案,2006(2):13-14. 被引量:2
-
6陈宝珠,刘金生,伊凡.涅槃之美——写于唐山地震30周年际[J].城建档案,2006(7):18-20. 被引量:2
-
7高继宗.大震灾催生新经验[J].中国减灾,2006(7):10-11. 被引量:1
-
8杨文忠.在唐山地震中生命线系统的破坏及其恢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3):184-185. 被引量:8
-
9王玉光.城市复兴:从“深黑”到“蔚蓝”[N].中国房地产报.2006-6-19.
-
10唐山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http/www.ndrcgovcn/dqjj/zhdr/t20080523_213117.htm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马琳,罗谦.灾后重建中旅游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以彭州小鱼洞太子村地区为例[J].建筑经济,2009,30(S1):260-263. 被引量:2
-
2邱建,蒋蓉.关于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J].城市规划,2009,33(7):11-15. 被引量:19
-
3袁锦富,赵毅.灾后重建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四川省绵竹市为例[J].规划师,2009,25(11):5-10. 被引量:8
-
4邵文霞.四川灾后劳动力流动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9):284-285.
-
5徐东辉.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组织和实施成效[J].华中建筑,2011,29(6):130-135. 被引量:2
-
6那保国,何志毅.基于CSR视角的“一企一村”农村灾后重建资金筹集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1(11):61-64. 被引量:2
-
7赵毅.震后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考[J].四川建筑,2013,33(3):4-6.
-
8张素兰,张碧,张世熔,于丽娟,高成凤.国内外震后重建规划的经验教训与启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3):335-338. 被引量:1
-
9杨月巧,迟宝明,宴金旭.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综合后评价框架体系及实证分析--以芦山县为例[J].地震,2014,34(3):149-159. 被引量:7
-
10王刚,赵振中,姜永清,李娜.唐山震后规划过程简述[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4):84-91. 被引量:1
-
1熊佳蕙,闫峰.沙尘暴成因及人文思考[J].灾害学,2004,19(1):92-96. 被引量:7
-
2王子平.论生存能力与地震灾害(下)——唐山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J].城市与减灾,2006(3):2-4.
-
3高庆.汶川大地震的人文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9(1):33-36.
-
4高庆.汶川大地震的人文思考[J].成人高教学刊,2008(5):60-64.
-
5高庆.成长:对汶川大地震的人文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20-24. 被引量:1
-
6高庆.对汶川大地震的人文思考[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9(5):32-35.
-
7闫峰.黄河断流成因及人文思考[J].灾害学,2003,18(2):91-96. 被引量:2
-
8刘行一,许苏.高科技时代下对数字影像的人文思考[J].电影文学,2011(19):38-39.
-
9郭星全,撖凤玲,雷建设.生命线工程震害对策的网络分析[J].高原地震,1998,10(3):48-52.
-
10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将与地铁联网[J].生命与灾害,2011(10):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