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含混性和现实性:五四新文学人文价值观透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个性主义为核心的五四新文学的人文价值理念充满着家族性的含混特质和现实关怀。在世界现代哲学思想转向的过程中,五四新文学展示并凸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但由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混合和互换,使中国现代文学“人的解放”远未获得审美/本体的价值意义。人的解放在五四是一个实践过程,在左翼革命文学当中亦如此,时至今日,仍处于一个现在进行时态之中。
作者
颜琳
机构地区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5-200,共6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
入的解放
含混性
现实性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A].现代学术上的胡适[C].北京:二联书店,1993.169.
2
胡适.胡适文存:卷4[M].台北:台北远东图书出版社,1953.118.
3
胡适.易卜生主义[A].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354
4
陈独秀.《新青年》[J].新青年,1916,2.
5
.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84..
6
鲁迅.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3.
7
鲁迅全集:第8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90.
8
李欧梵.文学潮流(一):追求现代性[A].剑桥中华民囤史[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37.
9
郁达夫.自我狂者须的儿纳[A]..郁达夫文集(第5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141.
10
J.P.查普林,T.S.克拉威克.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E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4.
共引文献
81
1
高玉.
论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J]
.思想战线,2004,30(5):99-102.
被引量:2
2
高玉.
“个人”与“国家”的整合——论中国现代文学“自由”话语的理论建构[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6):99-105.
被引量:4
3
梁敏儿.
零度的描写与自然主义——茅盾小说中的女性描写[J]
.文学评论,2002(5):162-169.
被引量:3
4
骆寒超,陈玉兰.
新诗二次革命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136-140.
被引量:6
5
陈平原.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31.
被引量:45
6
朱德发.
现代理性话语:茅盾“人的文学”观念建构[J]
.文学评论,2001(5):32-39.
被引量:3
7
张光芒.
论中国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深层文化逻辑[J]
.学习与探索,2001(3):102-108.
被引量:2
8
金惠敏,薛晓源.
尼采与中国的现代性[J]
.文艺研究,2000(6):41-50.
被引量:6
9
许苏民.
"一位擎着火炬的侍女"——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中的三大问题与九大关系[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2):111-118.
被引量:6
10
魏韶华,金桂珍.
对个体生存哲学的两种解读——以鲁迅和梁启超为中心[J]
.中国文学研究,2005(3):75-79.
1
上官玉.
说不尽的凤姐[J]
.东疆学刊,1995,12(2):11-15.
被引量:2
2
周建渝.
“红学”的困境与出路[J]
.文学评论,1989(1):94-97.
被引量:2
3
曾方荣.
诗歌的平易美摭谈[J]
.阅读与写作,2006(8):21-23.
4
ECHO.
为圣诞打造一场身体恋情[J]
.医学美学美容,2004(12):64-66.
5
马雪艳.
清水出芙蓉——析曹丕《燕歌行》的美学意蕴[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4):80-83.
6
花听雨.
好女人如诗[J]
.伴侣(A版),2009,0(08X):1-1.
7
王萌.
明清时期女性笔下的姐妹情谊[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4):119-122.
被引量:1
8
牛学智.
近年来人文价值观忧思[J]
.扬子江(评论),2013(6):19-26.
被引量:2
9
于冬云.
接受平庸——从福斯塔夫到布鲁姆[J]
.艺术广角,1997(4):33-36.
10
李凌,张胜利.
论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夏承焘的思想转向[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2):206-207.
社会科学辑刊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