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观察》
2006年第2期14-15,共2页
Beijing Observation
同被引文献22
-
1杨云彦.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若干新特点[J].南方人口,2004,19(3):13-20. 被引量:27
-
2刘盛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6):530-535. 被引量:38
-
3刘耀彬,陈志,杨益明.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J].城市问题,2005(1):16-20. 被引量:66
-
4欧阳慧.关于实现中部崛起的城镇化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6(3):30-35. 被引量:2
-
5徐红梅.破解“民工潮”问题的有效出路——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集中性问题的探讨[J].农业经济,2006(4):10-12. 被引量:1
-
6崔承印.外来人口与城市规模[J].北京规划建设,2006(2):62-64. 被引量:2
-
7刘贵文,杨建伟,邓恂.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5):9-12. 被引量:19
-
8曾青春,刘科学.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差异分析[J].城市问题,2006(8):58-63. 被引量:17
-
9汪段泳,朱农.中国城市化发展决定因素的地区差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66-71. 被引量:31
-
10雷永泰,李立新.土地出让方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07(2):88-88.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4
-
1曾祥旭,陈卓.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政策研究述评[J].西北人口,2010,31(3):22-26. 被引量:3
-
2夏娟.中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J].商,2013(15):64-64.
-
3杨勃,石培基.甘肃省县域城镇化地域差异及形成机理[J].干旱区地理,2014,37(4):838-845. 被引量:29
-
4裴桐,陕永杰,王海宁,梁珏.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城市化水平研究进展与展望[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6):78-83. 被引量:1
-
1苑京.北京定位发生调整 首次提出建成“宜居城市”[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5(3):24-24.
-
2解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2大亮点[J].领导决策信息,2005(4):12-12.
-
3李康.宜居城市:如何认识和评价[J].北京规划建设,2007(1):11-14. 被引量:1
-
4单霁祥.建议开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修订工作[J].前线,2001(2):48-49.
-
5秦文志.西部大开发与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J].西藏发展论坛,2000(6):18-21.
-
6赵晓.城市化:将市场尘埃凝聚为星球[J].经济展望,2003(2):22-23.
-
7刘清湖北省襄樊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城镇人口就业的发展趋势与人口控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14(3):25-28. 被引量:1
-
8吴素文,胡仲亮.农村城市化和制度创新[J].湖南经济,2003(2):37-38.
-
9吕万(Janamitra,Devan),纪伟国(译).2100年的城市[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9(6):20-20.
-
10王风峰.浅议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与就业问题[J].辽宁经济,2002(10):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