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主创新九大问题点评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被提升到了国民经济发展更高的战略高度。然而,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障得。不久前,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就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点评。
出处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06年第3期26-27,共2页
Ningbo Economy(Finance View)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国民经济发展
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面临的问题
不容忽视
科技政策
主任
管理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5
1
江小涓.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
.财贸经济,2005,26(4):3-9.
被引量:126
2
孙英兰.
三任科技部长纵论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第一生产力[J]
.瞭望,2005(26):22-25.
被引量:12
3
张昌彩.
我国技术引进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科技成果,2005(12):22-24.
被引量:5
4
孙永怡.
科学技术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J]
.理论前沿,2005(16):31-32.
被引量:4
5
李海舰.
基于软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硬资源的约束到软资源的突破[J]
.中国经济问题,2005(5):27-35.
被引量:15
6
李津(整理).
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J]
.科技中国,2005(9):28-33.
被引量:3
7
马武仙,甄朝党.
技术进步是企业扩张的可持续发展动力[J]
.财贸经济,2005,26(10):85-87.
被引量:4
8
张道航.
让自主创新这根“软肋”硬起来[J]
.理论前沿,2005(21):28-29.
被引量:1
9
王晓蓉.
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两条道路与经验借鉴[J]
.天津社会科学,2005(6):79-83.
被引量:3
10
刘鹤.
科学发展和“六个必须”[J]
.财贸经济,2005,26(11):3-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赵爱英,马晓娟,王雪琳.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36):51-52.
被引量:1
2
杨万东.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讨论综述[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5):75-79.
被引量:13
3
赵爱英.
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因素分析[J]
.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20(5):14-16.
被引量:1
4
伍万云.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之路的困境与对策[J]
.理论建设,2008,24(5):27-3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张来平,赖岸,杜旭东.
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困境及突破建议[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22,40(S01):115-117.
被引量:1
2
吕海萍,龚建立,曹敏.
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S1):86-90.
被引量:1
3
赵爱英,马晓娟,王雪琳.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对策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36):51-52.
被引量:1
4
张同斌.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区域差异与结构失衡问题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11,7(9):80-85.
被引量:1
5
冯鹏义.
基于组织创新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讨[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13-15.
被引量:3
6
冯鹏义.
自主创新能力与组织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J]
.江汉论坛,2008(2):54-56.
被引量:4
7
李青,涂剑波.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对自主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5-19.
被引量:4
8
金鑫.
基于Vague集的汽车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取分析[J]
.汽车工业研究,2008(11):29-31.
9
柴燕茹.
论提升哈尔滨市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J]
.学理论,2008(24):36-37.
10
周青.
基于协作研发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类型和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11-13.
被引量:4
1
叶帆.
模仿创新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J]
.西藏发展论坛,2002(3):31-33.
2
贾蔚文.
深入开展技术创新 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J]
.中国科技论坛,1998(2):11-14.
被引量:2
3
何林.
九十年代我国经济新成长的道路——访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贾蔚文教授[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1,8(4):38-40.
4
柳卸林.
知识经济: 内涵和意义[J]
.中国科技论坛,1997(5):42-46.
被引量:16
5
田穗.
2002年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点评[J]
.计划与市场,2002(1):1-1.
6
张维迎.
10位经济学者谈中国改革[J]
.全国新书目,2008,0(15):26-27.
被引量:2
7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悄然转变[J]
.新疆审计,2004(6):56-56.
8
马驰.
可持续发展要从家庭开始──研究消费问题的新视角[J]
.中国软科学,1995(7):54-56.
被引量:2
9
苏晓洲.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悄然转变[J]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2):22-22.
10
王元.
试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按劳分配[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5(1):38-42.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