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寻根》
200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Root Exploration
同被引文献59
-
1向熹.漫谈中国历史上的改姓[J].文史杂志,2000(2):20-22. 被引量:3
-
2田亚岐,倪景杰.我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1):43-47. 被引量:10
-
3严歌苓.我的“激情休克”[J].时代文学,2002(5):57-58. 被引量:6
-
4周远成,夏群芳.汉族姓氏演变源流述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1):75-80. 被引量:3
-
5张翔.论基本权利的防御权功能[J].法学家,2005(2):65-72. 被引量:78
-
6程红根,张朝晖.“苟”姓改姓“敬” 众人效仿起风波[J].记者观察(上),2005(12):30-31. 被引量:2
-
7谢屏,廖方军.中英姓氏的溯源与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80-80. 被引量:3
-
8黄晓晨.文化记忆[J].国外理论动态,2006(6):61-62. 被引量:87
-
9邹威华.族裔散居语境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以斯图亚特·霍尔为研究对象[J].南京社会科学,2007(2):83-88. 被引量:46
-
10马桦,袁雪石.“第三姓”的法律承认及规范[J].法商研究,2007,24(1):76-8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5
-
1王威智.论“第三姓”的法律规制及实现路径[J].现代法治研究,2020(3):55-67.
-
2马桦,袁雪石.“第三姓”的法律承认及规范[J].法商研究,2007,24(1):76-82. 被引量:9
-
3陈雯.姓名的伦理意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1):36-39. 被引量:1
-
4许锬.姓名与记忆——以《孩童如敌》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1):95-98. 被引量:1
-
5许锬.论《落地》华人新移民的身份丧失与重建[J].贺州学院学报,2016,32(1):108-11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王威智.论“第三姓”的法律规制及实现路径[J].现代法治研究,2020(3):55-67.
-
2王利明,周友军.民法典创制中的中国民法学[J].中国法学,2008(1):127-146. 被引量:20
-
3郭站红.姓氏立法刍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3):67-73. 被引量:3
-
4张学军.婚生子女可随“第三姓”立场之反思[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4):10-18. 被引量:2
-
5杨立新,刘召成.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决定权[J].学海,2010(5):181-190. 被引量:50
-
6于会歌.传统中国社会认同的路径逻辑与当代传承所系[J].青海社会科学,2015(5):104-110. 被引量:3
-
7张新宝,吴婷芳.姓名的公法规制及制度完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21(6):141-148. 被引量:13
-
8李新天,郑鸣.“第三姓”的立法解释透析与制度反思[J].时代法学,2016,14(3):12-17. 被引量:4
-
9刘练军.姓名登记规范研究[J].法商研究,2017,34(3):68-80. 被引量:25
-
10王梦鸽.故乡与异国:《落地》中华人移民的生存困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6):86-91.
-
1晏红.冷处理不要冷过头[J].家庭教育(幼儿版),2013(5):28-29.
-
2巩成国.音乐大师姓名的本意[J].琴童,2004(5):8-8.
-
3丁素珍.三场官司争孩子姓氏[J].恋爱.婚姻.家庭(纪实)(上),2010(2):57-58.
-
4马进虎.试论藏族教育传统形态与当代形态[J].青海社会科学,2001(4):110-113. 被引量:2
-
5黄利慧.教子,莫入“母系化”误区[J].大众心理学,2006(3):27-27.
-
6好孩子真是夸出来的吗[J].家庭教育(中小学版),2010(5):15-15.
-
7谢含章.从曾子到曾国藩:中国式家教典范[J].国家人文历史,2013(17):76-77.
-
8给孩子起名无姓氏落户遭拒[J].人生十六七(家教指南),2010(2):34-34.
-
9杭建伟.苏南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吴文化素养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4,0(87):177-178. 被引量:1
-
10周媛.寝室:我们的第二个“家”——我该如何和你相处,我的室友[J].高中生(职教创客),2014,0(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