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颈椎间盘退变对生理曲度影响的MRI研究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颈椎间盘退变对生理曲度影响的MRI研究张光,韩邕本文旨在利用MRI能同时显示颈椎全貌和间盘状况的优势,对间盘退变和颈椎曲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以期了解间盘退变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及颈椎病症状上的意义。1资料和方法本文系我院1992年10月~199...
作者
张光
韩邕
机构地区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颈椎
生理曲度
NMR
成像
分类号
R681.530 [医药卫生—骨科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17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30
参考文献
2
1
裴仁全,张维信,王泽忠.
椎间盘退变的MRI与病理学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3):175-179.
被引量:21
2
陈鸿儒,杨克勤(指导),张潭澄(指导),李吉,孙尔玉.
颈椎骨测量在临床上的应用[J]
.解剖学报,1982(2):141-147.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Yu S W,Radiol Clin North Am,1991年,4卷,691页
2
Yu S W,Radiology,1989年,170卷,523页
3
杨克勤,劲椎病,1981年
共引文献
32
1
胡声宇.
国人颈椎横突孔的形态观察与测量[J]
.人类学学报,1985,4(2):132-137.
被引量:2
2
杨凌洪,石恩金,刘瑞昌,吕刚,凌光烈.
颈神经根槽和颈椎间孔的应用解剖[J]
.解剖学杂志,2003,26(6):599-601.
被引量:5
3
刘彭华.
椎间盘退变的性别差异分析(附100例报告)[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12(4):163-164.
被引量:1
4
谭军,万卫平,侯之启,贾连顺,赵定麟,屠开元.
国人正常枕-寰枢椎区矢状径线的MRI与X线的对照测量及临床意义[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5,5(3):97-100.
被引量:9
5
孔抗美,王卫东,吴爱群,李明.
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术的应用解剖研究[J]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31(2):1-4.
6
赵锋,杨海山,刘景鑫,周生岩,郭岩,赵洪增.
腰间盘突出症的CT与MRI诊断[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6,12(5):349-351.
被引量:3
7
张鹏,江蓉星,江应政,管捷,刘源,汪亚强.
腰椎力学失衡与椎间盘退变的机理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3):32-35.
被引量:4
8
杜斌,杨志勇,范红斌,朱义用,程建青.
颈椎横突孔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
.解剖与临床,2007,12(5):300-301.
被引量:3
9
马都平,张晔,聂晶,张彦.
腰椎间盘病变的CT诊断[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11):50-52.
被引量:3
10
吴立伟.
腰椎间盘退变50例MRI征象分析与研究[J]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7,7(4):441-441.
同被引文献
117
1
常蜀英,杨兆建,王积昌,李申生,樊红霞,张国强,刘萍.
青少年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的X线分析和临床表现(附166例报告)[J]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1,17(4):200-202.
被引量:5
2
韦以宗.
中国整脊学的椎曲论[J]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4,6(1):78-81.
被引量:14
3
王大健,云丽琼.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X线表现(附24例分析)[J]
.广西医学,1993,15(3):183-185.
被引量:2
4
王冰,段义萍,张友常,王启明,黄兆民,樊振勇,卓尚丕.
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9(4):472-474.
被引量:147
5
李义凯,钟世镇.
颈椎管侧弯实验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解剖与临床,1997,2(3):98-100.
被引量:8
6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被引量:2441
7
叶发刚,陈伯华.
退变性颈椎失稳的X线观察及诊断[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65-467.
被引量:51
8
孙永章,韦以宗,韦春德,韦云锋,黄禧秋.
颈椎病病因探讨——颈曲与胸椎关系X线片测量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2):118-120.
被引量:22
9
陈禾丽,苏先基,吴望一,李晶.
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研究[J]
.医用生物力学,1994,9(2):116-124.
被引量:31
10
吴惠明.
两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J]
.中国骨伤,2005,18(4):233-234.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0
1
尹志江,陈新民.
仰卧位旋按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J]
.按摩与导引,2005,21(1):7-8.
被引量:4
2
梁英,刘强,袁淑娟,王玺柱,张晓莉.
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300-301.
被引量:14
3
韦以宗,陈连勇,孙永章,韦云锋,韦春德,张大为.
颈腰曲病理改变类型调查研究——804份X线片分型报告[J]
.中医正骨,2005,17(8):8-10.
被引量:5
4
胡建锋,朱雪琼,潘庆辉,陶际时,黄微珍.
单纯放松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J]
.按摩与导引,2006,22(10):5-6.
被引量:1
5
朱国苗,房敏,孙武权.
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及特点[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54-156.
被引量:36
6
胡建锋,朱雪琼,潘庆辉,陶际时,黄微珍.
不同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J]
.中医正骨,2006,18(11):12-12.
被引量:7
7
苗胜,龚维成,郭开今.
颈椎间盘退变与椎间隙、颈椎曲度变化的关系[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39-41.
被引量:9
8
张海泉,张挺杰,乔瑞冬.
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用于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的疗效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7):633-635.
被引量:14
9
王和鸣.
整脊疗法的源流与发展[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5):37-39.
被引量:15
10
韦坚,韦贵康.
颈椎曲度变化与退变关系的生物力学分析[J]
.中医正骨,1999,11(3):9-10.
被引量:49
二级引证文献
230
1
潘明柱.
腰椎曲度在退行性脊柱疾病中的临床意义[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33):187-187.
2
孙保和,王华东,邢惠芝,王昭法,郭永宽,陈筠.
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弧度异常恢复性治疗的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2008,3(13):16-18.
被引量:4
3
郑福增,杨豪,程少丹,史志勇.
颈椎病颈曲异常的X线征象及临床资料分析[J]
.中医正骨,2004,16(8):21-22.
被引量:18
4
刘伟聪,董炘,徐杰,李仲构,游惠民,李根源,汪华侨.
脊柱颈段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解剖学研究,2004,26(2):134-138.
被引量:5
5
韦坚,韦贵康,黄荣,周宾宾.
手法治疗对颈曲改变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英文)[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52-254.
被引量:1
6
章瑛,黄满平,李家邦,周锦财,周中焕.
X线片在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中医正骨,2005,17(5):55-55.
被引量:7
7
梁英,刘强,袁淑娟,王玺柱,张晓莉.
两种牵引方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300-301.
被引量:14
8
李畅居,谢国平,许学猛.
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导引,2005,21(7):6-7.
被引量:5
9
常蜀英.
重视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J]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5,21(2):96-100.
被引量:16
10
孙星标.
仰卧牵引整复手法治疗青少年症状性颈椎曲度异常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5):2037-2038.
被引量:10
1
龚志刚.
大学生颈椎病的运动疗法[J]
.中国校医,2010,24(10):770-770.
被引量:2
2
丛云峰.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50例的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2012,25(7):525-526.
被引量:1
3
冯春敏.
颈椎病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7):878-879.
被引量:9
4
杨勇.
X线诊断颈椎病临床分析127例[J]
.临床医学,2011,31(9):84-85.
被引量:4
5
左德翠.
颈椎病的治疗与护理干预[J]
.河北医药,2006,28(6):546-547.
被引量:5
6
张建波,张英俊,张伟东.
颈椎生理曲度的生物力学变化与交感型颈椎病关系的研究[J]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9.
7
向勇,王任棠.
颈椎病的X线平片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05-105.
被引量:10
8
王丽萍,刘燕,方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牵引体位的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6,21(10):10-11.
被引量:6
9
吴琪,何清义,吴新军,方青,陈雍华,钟渝.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07,21(11):2956-2957.
被引量:7
10
龚泽辉,王义亮,郭强,袁建容,杨芳.
McKenzie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2012,27(4):277-279.
被引量:3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