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中国中产阶层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经过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已经出现,中产阶层的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共同演进,中国的中产阶层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特征,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产阶层的出现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中产阶层的壮大不仅有利于缓解经济社会矛盾,而且有着长远的意义。
作者 马丽娟
出处 《前沿》 2006年第4期217-221,共5页 Forward Pos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04CSH0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本文“中产阶级”与“中产阶层”表述的是同一群体,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原因用“中产阶层”来描述我国社会上的这一群体更为舍适.
  • 2朱世达.《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的演变与思考》[J].美国研究,1994,.
  • 3郑国中.中国中产阶层大透视[J].金融经济,2003(3):20-22. 被引量:3
  • 4李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M].辽宁教育出版社,第299页.
  • 5伦敦高等教育之民展问题[OL].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2005—2—2.
  • 6http://finance.21cn.com/news.
  • 7陈冬冬 大众传媒.不要只为中产阶层“造势”[J].家庭科技,2004,(9).
  • 8李强.关于中产阶级的理论与现状[J].社会,2005,25(1):28-42. 被引量:65
  • 9http://en. news. yahoo, com/050216.
  • 10李春玲.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注的人群[J].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0页.

二级参考文献9

  • 1吉登斯 A.《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M].纽约:哈伯与罗出版公司,1975..
  • 2劳思 G.《1906—1979年英国的职业与工资》[M].伦敦:麦克米兰公司,1980..
  • 3李强.《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受雇脑力劳动者的阶级属性》[A].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工运研究室编.《国际工运资料与研究(10)》[C].,1985..
  • 4李强.《社会稳定的关键:发展中等收入层》[J].《教学与研究》,1989,(2).
  • 5罗伯茨.K .库克.F G .克拉克.S C .西蒙诺夫.E.《破碎的中产阶级结构》[M].伦敦:海涅曼出版社,1977..
  • 6麦科洛克.《白领阶层之变迁》[M].伦敦:格林伍德出版公司,1983..
  • 7米尔斯 C L.《白领:美国中产阶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 8沃勒斯坦 I.《现代世界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9中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研究室编.《德国社会民主党关于伯恩施坦问题的争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1..

共引文献70

同被引文献101

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