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就业弹性系数来看我国的就业增长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就业的增长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模式,而且取决于就业弹性系数。本文针对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利用EVIEWS软件对设立的模型进行趋势估计;通过分析就业弹性系数的影响因素,深入探讨了经济增长如何拉动就业增长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作者
池碧云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
出处
《统计教育》
2006年第4期50-51,共2页
Statis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就业弹性系数
趋势模型
分类号
F426.6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1
张春煜,喻桂华.
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就业变动[J]
.财贸研究,2004,15(2):1-6.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胡庄君.
我国第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1993,28(6):27-37.
被引量:9
2
Baumol W J.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57:415 ~426.
3
Fuchs V. The Service Economy [R]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8.
4
Salolo Y. The Service Industries [R]. Intemational Labor Office,1975.
5
Solow R.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57,39:312 ~ 330.
6
.就业弹性系数是指就业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即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地就业增长的百分点.就业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重要指标,就业弹性越大,经济增长就能吸收越多的劳动力[Z].,..
7
.1990年因为统计口径的变化,数据很特殊,故排除在外[Z].,..
8
胡永泰.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
.经济研究,1998(3):31-39.
被引量:212
9
郭克莎.
三次产业增长因素及其变动特点分析[J]
.经济研究,1992,27(2):51-61.
被引量:50
10
蔡昉,王德文.
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2002(5):41-54.
被引量:208
共引文献
15
1
黄涛,谢慧梅.
东北地区服务业的就业效应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S2):192-198.
被引量:4
2
王波.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5):38-40.
被引量:3
3
王波.
当前我国失业的类型和解决途径[J]
.乡镇经济,2005,21(10):48-50.
4
马建会,李萍.
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平衡性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8,27(7):6-10.
被引量:14
5
王蕴翠.
工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09,9(1):117-120.
被引量:1
6
张明.
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变迁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J]
.西北人口,2010,31(4):22-26.
被引量:3
7
都莉莉,张晓明,耿殿贺.
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发展现代服务业[J]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1):93-96.
被引量:2
8
周光锋,陈青青.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化的增长与就业效应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2):77-82.
被引量:3
9
靳卫东,周光锋.
产业结构转化的增长与就业效应——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经验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4):32-36.
被引量:16
10
王兆萍.
我国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2011(7):111-112.
同被引文献
65
1
任春远.
论转型期就业政策[J]
.理论界,1998(3):15-16.
被引量:1
2
蔡昉,都阳,高文书.
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
.经济研究,2004,39(9):18-25.
被引量:332
3
胡鞍钢.
打破服务业垄断 积极创造就业岗位[J]
.湖南社会科学,2004(6):88-90.
被引量:3
4
王传荣.
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理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5(1):28-30.
被引量:8
5
李政.
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J]
.学习与探索,2005(2):194-198.
被引量:20
6
贾怀东.
寻求就业增长点[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3-85.
被引量:1
7
常进雄.
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
.财经研究,2005,31(5):29-39.
被引量:41
8
王锐兰.
发展非营利组织:破解“无就业增长”的突破口[J]
.理论前沿,2005(8):31-33.
被引量:6
9
张本波.
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学动态,2005(8):31-36.
被引量:27
10
生延超.
促进就业的另一种渠道——一个基于FDI资本效应与技术效应的分析框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15(4):60-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汪志强,胡力文.
中国经济的“奥肯悖论”——中国经济“无就业增长”现象探析[J]
.消费导刊,2008,0(11):79-80.
被引量:6
2
柳云飞.
就业增长的内在逻辑关系[J]
.前沿,2009(3):111-118.
被引量:1
3
谢欣露,赵冬杰.
“无就业增长”辨析——基于资本和劳动的关系[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1):95-98.
被引量:2
4
张维贵,张宏丽,张洁.
无就业增长背景下构建和谐重庆对策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3):244-249.
5
原峰,鲁亚运,余亭.
基于MGM(1,2)模型的海洋经济就业效应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2013,30(4):96-99.
被引量:1
6
陈晓珊,袁申国.
广东经济增长对就业水平的影响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3):24-27.
被引量:1
7
张雪梅.
“充分就业”应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首要调控目标[J]
.延边党校学报,2013,29(4):99-101.
8
郑清贤,林发彬.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基于福建省“三经普”数据的分析[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5):95-102.
9
郭丽芳.
我国服务出口的就业吸收能力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9):91-9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撒承贤.
当前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2):10-12.
被引量:19
2
王芹萼.
我国“就业悖论”问题研究综述[J]
.经济纵横,2009(5):123-125.
被引量:2
3
王波,苟靠敏.
“无就业增长”背景下重庆资本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J]
.统计与决策,2009,25(14):86-87.
被引量:1
4
林晓洁.
金融危机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40-41.
被引量:1
5
班晓娜.
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2):115-120.
被引量:4
6
李景.
投资对就业的影响及拉动效应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2):138-140.
被引量:1
7
杨艳,李雨佳.
技术进步偏向与劳动力要素的关系研究——以中国制造业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1(2):53-64.
被引量:1
8
郭根龙,杨慧芳.
全要素生产率能解释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吗[J]
.未来与发展,2015,36(10):31-36.
9
张建武,高怡冰,李楠,何飞帆.
广东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协同性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27(4):39-47.
10
赵领娣,王亚薇,脱颖.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与海洋就业结构偏离度探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4-72.
被引量:5
1
刘成玉.
21世纪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前景与对策[J]
.农村经济,1999(10):3-5.
被引量:1
2
岳福洪.
加快重化工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
.内蒙古工作,2006(3):13-16.
3
陈子龙.
基于GDP视角下贵州省区域发展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5(5):143-144.
4
高霞,高启杰.
工业化进程中各省劳动力转移情况的差异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5(5):23-27.
被引量:4
5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及对策建议[J]
.重庆经济,2007(2):15-17.
6
彭德芬,张在金.
湖北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潜力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127-130.
被引量:3
7
朱龙杰,胡荣华.
江苏省2000年粮食预测:兼论趋势模型的优化选择[J]
.粮食经济研究,1989(4):41-43.
被引量:1
8
曹琳,谢太平.
劳动密集是我国生产方式的现实选择[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2):169-170.
9
王成富.
观察就业与再就业[J]
.四川省情,2005(9):29-30.
10
卿海龙.
“十二五”背景下技术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趋势及对策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11(7):29-30.
被引量:2
统计教育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