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辨识有效课程,重建课程的“轨道”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有效的课程是具备一定特征的,能够从心理上、功能上达至学生,和学生心灵“际遇”,发生“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的课程。树立有效课程意识是重建课程“轨道”精神的必然要求。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6,共3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美]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
  • 2熊和.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及其教学论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69-73. 被引量:15
  • 3Bakhtin.M,The Dialogieal lmagination,Austin,TX: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1.342-345.
  • 4F.Michael Connelly, D,Jean Clandinin. Teachers as curriculum Planners Narratives of Experience.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1988.14.
  • 5[德]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二级参考文献9

  •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6..
  • 2莱克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M]:序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 3德里达.人文科学语言中的结构、符号及游戏—最新西方文论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154.
  • 4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上海,三联书店,1987.4.
  • 5哈贝马斯 汪民安 等.走出主体哲学的另一途径交往理性与主体中心理性的对抗[A].汪民安等.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71.
  • 6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三联书店,1987..
  • 7小威廉姆斯·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 8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中)[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7.
  • 9李定仁,张广君.教学本质问题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5(3):12-21.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60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