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用工单位与其职工建立的是否劳动关系
被引量:5
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7,共4页
China Labor
同被引文献43
-
1刘振荣,刘陈聪.非法用工伤亡人员要不要进行工伤认定?[J].就业与保障,2005(1):21-21. 被引量:1
-
2李月娥.关于美国工伤赔偿立法起源的历史考察[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6):28-32. 被引量:4
-
3向春华.非法用工何时休[J].中国社会保障,2006(1):72-73. 被引量:1
-
4周华中.第一讲 从工伤保险制度目的看其惠及的人群[J].现代职业安全,2006(1):94-96. 被引量:2
-
5唐慧.在处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争议中不需要进行工伤认定[J].中国劳动,2006(1):37-37. 被引量:3
-
6袁合川.不宜对非法用工单位人员进行工伤认定[J].四川劳动保障,2007(4):30-30. 被引量:2
-
7[德]W·杜茨.劳动法[M].张国文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8史尚宽.劳动法原论[M].台湾:正大印书馆,1978.
-
9Takashi A raki. Labor and Employment Law in Japan [ M ]. The Japan Institute of Labor, 2002.
-
10王建军.《工伤救济程序弊端与重构》,载《北京大学2008年工伤案例研讨资料》,北京大学2008年10月.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张明,李兴涛.探析工伤认定的三重维度[J].人大法律评论,2011(2):127-137.
-
2粟榆.论职业伤害、用工责任风险与商业责任保险[J].中国劳动,2012(4):14-17. 被引量:3
-
3潘德炉,毛天明,李淑菁,毛志华.卫星遥感监测我国沿海水色环境的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0,20(3):240-246. 被引量:16
-
4宁战宏.未参保企业工伤认定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2012(5):76-81. 被引量:2
-
5柴丽.对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标准的分析与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2013(5):204-205.
-
6丰明景.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工伤认定探微[J].党政干部论坛,2014(2):42-45. 被引量:1
-
7丰明景.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工伤认定之探微[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30(1):95-98. 被引量:3
-
8何小勇.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制度之归宿思考[J].河北法学,2014,32(7):99-106.
-
9万滨.未参保职工申请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法律研究[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12):69-69.
-
10赵盛和.“包工头”与其招用人员之间法律关系的界定[J].中国劳动,2016(1):16-19. 被引量:2
-
1屈丽.非法用工单位的劳动者也有权享受工伤待遇[J].农村实用技术,2008(7):58-58.
-
2张兆利,刘军民.非法用工造成伤害如何索赔[J].云南农业,2013(4):76-76.
-
3有问有答[J].中国社会保障,2009(11):71-7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J].劳动保护,2011(2).
-
5章法.“特殊职工”的工伤维权[J].劳动保护,2007(6):74-75.
-
6达一.非法用工工伤谁来管[J].现代职业安全,2008(9):81-81.
-
7章法.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的关键[J].中国劳动保障,2009(4):45-46. 被引量:1
-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05,0(6):47-47.
-
9张勇.劳动关系:工伤认定的焦点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09(2):32-33. 被引量:1
-
10工伤可获一次性补偿[J].农村科学实验,2008(1):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