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个晚明小品选本与一次文学思潮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30年代中国文坛上兴起的言志派文学思潮中,沈启无编选的晚明小品集《近代散文抄》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与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一理论一作品,相互配合,直接推动了晚明小品热和言志派文学思潮的形成。本文即由考察这个选本的产生、特点、所体现的观念、影响出发,剖析这次文学思潮, 并试图对晚明小品热做出历史的评价。
作者
黄开发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30,共6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文学思潮
晚明小品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中国
30年代
周作人
散文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5
1
曹聚仁.《言志派的兴起》.《文坛五十年》,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259-268页.
2
阿英.《俞平伯小品序》.《现代十六家小品》,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3
沈启无.《珂雪斋外集游居柿录》[J].人间世,1935,(31).
4
沈启无.《闲步庵随笔·媚幽阁文娱》[J].人间世,1934,(2).
5
沈启无.《无意庵谈文·山水小记》[J].朔风,1939,(5).
6
周作人.《陶庵梦忆序》.《泽泻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7
周作人.《杂拌儿跋》.《永日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6—77页.
8
周作人.《关于近代散文》.《知堂乙酉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页.
9
《周作人书信》.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6页.
10
林语堂.《论文》(上篇).《我的话·下册—披荆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页.
共引文献
35
1
黄科安.
鲁迅与现代随笔观念的探索与构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2):135-150.
2
温儒敏.
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学科史价值[J]
.文学评论,2001(3):54-61.
被引量:35
3
李林荣.
新时期散文创作态势的文化分析[J]
.文艺争鸣,2001(5):10-16.
被引量:1
4
王嘉良.
引领新潮:浙江作家群领衔新文学流派的意义[J]
.浙江社会科学,2005(6):213-217.
5
钱理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关传统文化的几次思想交锋——以鲁迅为中心(二)[J]
.鲁迅研究月刊,2006(2):28-41.
被引量:2
6
路文彬.
论中国文化的听觉审美特质[J]
.中国文化研究,2006(3):126-142.
被引量:17
7
蔡江珍.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散文现代性理论与公安派小品文[J]
.文学评论,2007(1):166-174.
被引量:1
8
黄开发.
试论废名散文的文体[J]
.江淮论坛,2007(2):187-192.
9
郝庆军.
两个“晚明”在现代中国的复活——鲁迅与周作人在文学史观上的分野和冲突[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6):1-26.
被引量:12
10
王福湘.
陈独秀与鲁迅文学思想之比较[J]
.社会科学,2009(2):168-17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2
1
舒芜.
周作人概观(上)[J]
.中国社会科学,1986(4):89-115.
被引量:4
2
陈平原.
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J]
.文艺研究,1986(3):113-122.
被引量:20
3
罗岗.
写史偏多言外意——从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看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建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3):70-93.
被引量:11
4
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创造月刊,1928,2(1).
5
胡适.易卜生主义.新青年,1918,(6).
6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A]..《鲁迅全集》第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第3页.
7
林语堂.四十自叙[J].论语,1934,(49).
8
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9
朱光潜.《论小品文》[A].余树森编.《现代作家谈散文》[C].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28页.
10
李广田.《银狐集题记》[A].柯灵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C].海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8页.
引证文献
5
1
吴周文,张王飞,林道立.
关于林语堂及“论语派”审美思潮的价值思辨[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4):198-208.
被引量:5
2
陈剑晖.
中国现代散文与“言志性灵”文学思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110-116.
被引量:1
3
金传胜,侯印国.
《且将就斋藏煆药庐尺牍》释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7):206-209.
4
黄开发.
言志派文论的核心概念溯源[J]
.鲁迅研究月刊,2020(3):43-54.
被引量:3
5
鲍良兵.
危机时刻的历史记忆“发见”和修辞:论抗战前的晚明想象与言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8):226-245.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庄萱.
“诗言志”与“文以载道”论辩的历史审度——周作人散文理论批评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2022(2):44-53.
被引量:2
2
吴周文,张王飞.
汪曾祺对林语堂闲适话语的认同与演绎[J]
.江苏社会科学,2014(2):167-173.
被引量:1
3
薛昭曦.
寄沉痛于悠闲——林语堂文学理念的知识社会学考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57-61.
4
齐云霞.
小品文教学与学生发展现状关系分析[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0(1):31-33.
被引量:1
5
吴周文,张王飞.
“学者型”的呈现与“言志”的传承——论叶兆言的散文[J]
.江苏社会科学,2019(2):220-226.
被引量:1
6
姜艳,吴周文.
回归“闲适话语”:汪曾祺的一种解读[J]
.文艺争鸣,2019(7):40-45.
7
李婷婷.
苦涩的真味:一九二一年周作人对小林一茶的译介[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6):82-88.
8
范玲.
两种“小品文”主张:论林语堂与周作人的差别[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6-95.
9
邓媛.
从梅肖尼克诗学节奏观看林语堂英译《幽梦影》[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9):28-32.
1
李洁非.
性灵派的话题[J]
.书摘,2000(6):101-102.
2
顾农.
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源流》[J]
.新文学史料,2015(3):178-181.
3
霁生.
周作人·钱锺书·张爱玲[J]
.博览群书,2002(12):54-54.
4
桫椤.
真正的诗歌从来都是“边缘”的[J]
.博览群书,2016,0(1):80-82.
5
余斌.
钱周过招[J]
.书城,2008,0(8):52-54.
6
柏峰.
一带江山如画[J]
.延河,2010(3):38-45.
7
黄开发.
重印沈启无编《大学国文》序[J]
.鲁迅研究月刊,2010(7):94-96.
8
《近代散文抄》之“抄”[J]
.出版广角,2006(1):39-39.
9
止庵.
《近代散文抄》之“抄”[J]
.出版广角,2006(7):41-41.
10
王志松.
周作人的文学史观与夏目漱石文艺理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7):102-114.
文学评论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