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现象的反思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最近二十年,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让研究对象负载了过多的意义,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前后冲突的意义指向。这些数量庞大、身份沉重而又矛盾冲突着的意义压迫、肢解着我们的研究对象,最终也必然要导致它们因不堪重负而濒临死亡。
作者
於可训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研究
过度诠释
矛盾冲突
意义指向
文学评论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1
《别林斯基选集》第3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574页.
2
《诠释与过度诠释》之二,《过度诠释本文》之三:《在作者与本文之间》,三联书店,1997年版.
3
《诠释与过度诠释》之《导论诠释:有限与无限》,三联书店,1997年版.
共引文献
12
1
金丹元.
作为中国秦汉艺术思维方法之一的类比、类推[J]
.文艺理论研究,2001(4):56-61.
2
姜振昌.
《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J]
.文学评论,2006(5):26-33.
被引量:5
3
欧阳宏生.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2):12-15.
被引量:1
4
闫立飞.
“纯粹历史小说”的出现--以刘圣旦《发掘》为中心[J]
.天津社会科学,2009(2):101-105.
被引量:1
5
孙媛.
重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J]
.高校理论战线,2011(2):51-54.
6
高文波.
鲁迅所撰译文序跋之于俄苏文学的批评概说[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2):101-108.
被引量:1
7
於可训.
走向科学的文学批评——论文学批评的科学性问题[J]
.江汉论坛,2011(5):106-111.
被引量:2
8
曾玲先.
想象助欣赏谈[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3,20(1):27-32.
9
夏冠洲.
王蒙小说中的新疆民俗美[J]
.西域研究,1991(4):65-73.
被引量:2
10
欧阳宏生,朱天.
论电视批评的性质和任务[J]
.电视研究,2002(7):9-11.
同被引文献
29
1
陈晓兰.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2):167-172.
被引量:16
2
《文艺研究》一九九三年总目录[J]
.文艺研究,1993(6):157-159.
被引量:1
3
《文艺研究》一九九二年总目录[J]
.文艺研究,1992(6):157-159.
被引量:1
4
李震.
福柯谱系学视野中的身体问题[J]
.求是学刊,2005,32(2):44-50.
被引量:10
5
曾胜.
性面具与视觉愉悦——对近期女性题材电影的女性主体性分析[J]
.当代电影,2006(2):133-135.
被引量:5
6
张清华.
窄门以里和深渊以下——关于《兄弟》(上)的阅读笔记[J]
.当代作家评论,2006(4):86-95.
被引量:11
7
彭体春.
女性学学科方法论的本土化——美国学者对明末清初社会性别研究的启示[J]
.妇女研究论丛,2007(2):28-32.
被引量:1
8
刘成纪.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身体及其映像[J]
.文艺研究,2007(4):23-31.
被引量:11
9
刘川鄂.
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张爱玲现象[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20-24.
被引量:12
10
梅琼林,陈旭红.
视觉文化转向与身体表达的困境[J]
.文艺研究,2007(5):93-101.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5
1
潘新宁.
新世纪写意小说的诗性方式与话语转向[J]
.文艺争鸣,2007(6):29-35.
被引量:3
2
王明丽.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困境的逻辑悖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2):104-108.
被引量:2
3
石长平.
赫施的解释学理论与《文本解读》教学[J]
.许昌学院学报,2014,33(3):142-145.
被引量:2
4
李遇春.
如何“强制”,怎样“阐释”?--重建我们时代的批评伦理[J]
.文艺争鸣,2015(2):73-78.
被引量:5
5
魏家文.
大众传媒时代文学经典面临的危机与研究策略调整[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8):6-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潘新宁.
以符号为意象——新世纪写意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
.小说评论,2008(6):76-81.
被引量:4
2
潘新宁.
典型解构·诗性自由·综合分化——改革开放三十年小说诗性发展的起点、方向和途径[J]
.小说评论,2009(4):77-82.
3
朱斌.
强制阐释与文论异化症[J]
.文艺争鸣,2015(9):119-123.
被引量:2
4
潘小芳,韦冬余.
《背影》的赫施解释学解读——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选择[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4):93-94.
被引量:1
5
李运抟,林业锦.
文学批评的“求真”与多元参照——关于张江《强制阐释论》及其讨论的思考[J]
.江汉论坛,2017(3):59-66.
6
赵耀.
错位的批评与问题的本真——新世纪文学批评现状管窥[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7,31(6):63-67.
7
施笑梅.
女性主义视阈下中国女性形象的变化[J]
.科教文汇,2018(4):151-152.
被引量:2
8
王仲玉.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问题的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19,0(21):176-176.
被引量:1
9
唐蕾.
桑塔格美学理念中“拒绝”艺术之阐释[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9(5):122-129.
被引量:3
10
甘丽.
新媒体时代的中越跨境民族民间文学传播[J]
.文学教育,2019(30):66-67.
1
於可训.
对现当代文学研究中“过度诠释”现象的反思[J]
.长江学术,2007(2):74-74.
被引量:2
2
蒋成瑀.
建构科学的阅读欣赏观——《背影》诠释现象的理论思考[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4(12):4-8.
被引量:1
3
李剑亮.
宋词诠释中的“醒世”说[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5):76-80.
4
戴树军.
一个声音告诉我[J]
.化工管理,1998(5):48-48.
5
格格.
一件毛衣的温度[J]
.健康伴侣,2011(8):32-32.
6
汪政,晓华.
文学人物的命运[J]
.南方文坛,2005(2):15-17.
7
子柚.
尘末[J]
.少年博览(初中版),2013(1):62-64.
8
汪政,晓华,贺仲明,张光芒,何平.
谁来拯救文学人物[J]
.上海文学,2005(7):62-67.
被引量:5
9
徐芳芳.
一件毛衣的温度[J]
.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11(8):33-33.
10
爱德华·D·霍克,张峻华.
沙滩上的字符[J]
.青少年文学,2008(6):134-144.
文学评论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