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2,共3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同被引文献159
-
1朱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5(1):5-9. 被引量:34
-
2斯蒂芬.罗奇,张林.如何平衡这个世界[J].中国金融,2005(5):62-64. 被引量:2
-
3罗纳德.麦金农.落入国际美元本位制陷阱[J].新金融,2005(7):3-7. 被引量:22
-
4施建淮.怎样正确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J].国际经济评论,2005(4):5-10. 被引量:37
-
5王信.从国际视角看中国如何调整经常项目失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5(5):18-21. 被引量:19
-
6郭彦英.中国对欧美和亚洲贸易平衡特征及原因[J].改革,2005(12):59-67. 被引量:6
-
7王贵平,蒋惠惠.泛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论美元资产本位的稳定性[J].当代财经,2006(1):59-64. 被引量:3
-
8李扬.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6(1):25-26. 被引量:14
-
9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2006,41(2):4-15. 被引量:70
-
10Oliver Blanchard,Francesco Giavazzi,张明(翻译).重新平衡中国的增长:一种三管齐下的解决方案[J].世界经济,2006,29(3):3-19.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7
-
1王俊荣.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20):6-6.
-
2昌忠泽.全球经济失衡诠释及其形成机制的新观察[J].改革,2007(4):79-84. 被引量:2
-
3朱树山,卢大彪.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与管理,2007,21(6):30-36. 被引量:1
-
4张燕生.全球失衡中的东亚经济和中国经济[J].宏观经济研究,2007(9):3-5. 被引量:2
-
5昌忠泽.全球经济应该如何调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3):50-55.
-
6薛丽逢.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8(4):76-78. 被引量:4
-
7刘海燕.论人民币走向自由汇率的必然性[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19-22.
-
8吴宏,刘威.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机制及其前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6):5-9. 被引量:12
-
9党印.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8,30(12):17-23. 被引量:2
-
10刘桂新.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浅析[J].知识经济,2009(4):45-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0
-
1昌忠泽.宏观经济失衡的动因及其调整方略[J].改革,2007(9):13-19. 被引量:7
-
2练传喜.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走出“中国制造”困境[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4):21-24.
-
3昌忠泽.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调整路径选择[J].学术月刊,2008,40(1):70-76. 被引量:2
-
4武艳杰.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双失衡[J].国际问题研究,2009(1):58-61. 被引量:12
-
5武艳杰.全球化视角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机制[J].理论学刊,2009(2):61-63.
-
6李阳,丁骋骋.世界经济失衡研究文献述评[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6):51-55. 被引量:3
-
7李阳,丁骋骋.世界经济失衡最新发展述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5(6):32-36. 被引量:1
-
8冯玉梅,于嘉.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市场竞争新格局与我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10(2):62-70. 被引量:4
-
9刘浩.国际金融危机视角下的货币与财政政策调控效应[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86-90. 被引量:6
-
10张保罗.当前中美关系冷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6-38.
-
1黄英婷,孙雪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制度创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50-52. 被引量:2
-
2郝国彩,袁小霞.关于住房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0,26(12):22-24. 被引量:2
-
3左小蕾.产能过剩,政策应该做什么?[J].现代商业银行,2006(5):22-23.
-
4赵哲,董全瑞.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岭南学刊,2006(3):56-61.
-
5傅吉奎.“市场失灵”还是“市场失衡”——兼与沈伟同志商榷[J].红旗文稿,1996(21):14-16.
-
6陈晓峰.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失衡及其制度环境的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05(8):35-39. 被引量:3
-
7周明.结构失衡与制度失衡──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原因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问题探索,2000(10):30-31. 被引量:3
-
8伍永刚.制度创新的模型、动力机制与“智能集团”─—制度生产优先增长原理[J].江汉论坛,1994(5):17-24.
-
9邹恒甫.中国经济减速的真正风险所在[J].人民论坛,2009(11):6-6.
-
10徐青.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压力[J].统计与决策,2006,22(15):36-3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