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唐代庶民地主家庭产生的途径及社会地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唐代庶民地主家庭来源主要有四类,一是自耕农力农出身,二是经商或者从事手工业等末业出身,三是官僚贵族转化而来,四是通过军功获得赐田。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特殊,从经济地位上来考虑,他们应该属于地主阶级家庭;但是从其法律地位上来考虑,他们却是“编户齐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唐安志
出处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5-39,共5页 Yantai Teachers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2]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 2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 3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4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 5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6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7[9]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6.
  • 8杜牧.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 9方行.略论中国地主制经济[J].中国史研究,1998(3):136-147. 被引量:16
  • 10冯尔康.从农民、地主的构成观察中国古代社会形态[J].历史研究,2000(2):14-1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3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