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0,共2页
Study & Exploration
同被引文献1071
-
1王麓淙,刘金林,马静,戴静超.语言扶贫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来自中国推广普通话的证据[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2):230-253. 被引量:6
-
2张立平,程姣姣.农村教师乡土情怀的意涵与培育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1(1):71-77. 被引量:42
-
3何明钦,刘向东.社会信任心理与消费行为——基于总量和层次的机制研究[J].消费经济,2020,36(1):57-71. 被引量:12
-
4韩子旭,吴愈晓.数字资本的双重再生产: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及其异质性[J].当代青年研究,2023(3):22-36. 被引量:5
-
5朱金鹤,王雅莉,侯林岐.文明城市评比何以促进劳动力流入?——来自地级市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21(3):43-56. 被引量:47
-
6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2,37(10):59-70. 被引量:999
-
7李广众.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5):43-46. 被引量:12
-
8温颖娜.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志愿者管理与开发——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志愿者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4-27. 被引量:7
-
9翟学伟.是“关系”,还是社会资本[J].社会,2009,29(1):109-121. 被引量:135
-
10林嵩.国外创业网络理论研究进展及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63-16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6
-
1张莉.社会资本:展示资源分配规则的理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6):64-70. 被引量:3
-
2张文宏,栾博.社会结构取向下的社会资本研究 概念、测量与功能[J].社会,2007,27(2):52-71. 被引量:12
-
3张文宏.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3):142-149. 被引量:47
-
4陆春萍,童潇.论社会网络结构对个体行动者的限制——以中国社会关系网运作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66-69. 被引量:4
-
5许贵阳.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问题初探——一个经验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9):55-56. 被引量:1
-
6蔡文伯,王冬梅,栗劲松.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资本运用研究——基于新疆的调查数据[J].社会工作,2009(4):48-50. 被引量:1
-
7徐俊,年晓萍.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17):24-28. 被引量:6
-
8徐俊,年晓萍.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评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56-60. 被引量:8
-
9翟斌庆,翟碧舞.中国城市更新中的社会资本[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1):53-59. 被引量:11
-
10贺佐成.增进与超越——一个关于互联网对社会资本影响的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0,31(2):27-3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842
-
1郭沛,康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进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21,22(3):130-138. 被引量:2
-
2杨隽萍,肖梦云,于青青.创业失败是否影响再创业的风险感知行为?——基于认知偏差的研究[J].管理评论,2020,0(2):115-126. 被引量:13
-
3黄月琴,章沫嘉.可见性流变与数字时代的“可见性资本”:对一项行动传播议题的考察[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3(2):121-148.
-
4吕福龙,吴梦林.关系运作如何促进了唐代科举考试的公平进程?——一个关系学的分析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2(1):189-204.
-
5翁凌飞,孟飞丹.关系理论视角下中国对非医疗援助探析[J].中国非洲学刊,2022(4):41-53.
-
6邓芷君,朱秀凌.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J].新闻知识,2023(2):45-52.
-
7陈红梅,赵雯茜,张修昌.地方院校体育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视野,2023(24):13-18. 被引量:2
-
8钱鹏,杨天健,陈玉萍.城镇化进程中的美貌溢价:越漂亮,市民化水平越高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9):1-14. 被引量:3
-
9李增元,辛凯.“执政党组织统合机制”:新时代党领乡村治理机制的创新及其内在逻辑——基于山东省R市C镇“3+10”制度的考察[J].社会主义研究,2023(4):137-146. 被引量:3
-
10王川兰,陈艳诗.政社关系转型背景下的枢纽型治理及其治理结构创新——以上海市J区为例的单案例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5):36-47. 被引量:4
-
1李东霞.从魏庄村的发展看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3):76-77. 被引量:3
-
2张文宏.宏观社会结构变迁背景下城市居民社会网络构成的变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6(2):67-71. 被引量:10
-
3焦泰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做好统计工作[J].统计与决策,2005,21(08S):76-77.
-
4张经华,赵力.大兴安岭:天然净土,绿色之源[J].今日中国,2001,50(4):68-73.
-
5潘斌斌,张鑫,蔡臣臣.广西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9(8):85-86.
-
6徐延辉,王高哲.就业质量对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基于深圳市的实证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4(2):101-111. 被引量:12
-
7黄祺,刘绮黎.社会信任氛围:评分不及格[J].新民周刊,2013,0(8):68-69.
-
8李志,邱萍,张皓.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现状及提升途径--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4(1):2-8. 被引量:5
-
9R.赫德尔森,戴侃.马克思的经验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3(3):32-36.
-
10提升团队整体实力的良方——“五项修炼”[J].信息导刊,2004(6):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