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作为现象学运动的先驱,在现象学运动中具有源发地位。该理论认为,“意向性的内存在”或“与对象相关联”是心理现象区别于物理现象的显著特征。布伦塔诺在对“意向性的”分析的基础上,把心理现象分为三种类型——表象、判断以及爱与恨等情感活动,进而提出了心理现象的“内意识”,并把它作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进行区分的标准。
作者
韩震
郑云勇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7,共3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历史主体
实践哲学
分类号
B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布伦塔诺弗.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A].陈维纲,林国文,倪梁康.面对实事本身-现象学经典文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2
施皮格伯格赫.现象学运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
倪梁康.《心理现象的“内感知”与“内观察”》,中国现象学网2002年论文库.
1
熊安蓉.
尼采对女人的爱与恨——读《扎拉斯图特拉如是说》有感[J]
.丝绸之路,2011(10):114-116.
2
李葛送.
《周易》拷问人生[J]
.巢湖学院学报,2004,6(6):8-12.
3
吴婷婷.
爱与恨[J]
.思维与智慧,2007(9):8-8.
4
久清,茅为蕙.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茅为蕙女士专访(二)[J]
.父母必读,2011(11):114-116.
被引量:1
5
久清,茅为蕙.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茅为蕙女士专访(一)[J]
.父母必读,2011(10):87-90.
6
11月“留星语”[J]
.特区教育(中学生),2011(11).
7
萧如瑟.
流动的时间 永恒的人性[J]
.宁波通讯,2011(9):63-63.
8
焦玉海.
生活——深邃的大海[J]
.中国天主教,2016,0(5):40-42.
9
臧肖.
爱与恨的交织——试析小汉斯的阉割焦虑[J]
.华商,2008(3):109-110.
10
应杭.
成熟[J]
.道德与文明,1990(2):38-39.
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