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28,共1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10
-
1陈捷,咸洪泉,宋佐衡,白金铠,刘桂清,郑文华.玉米茎腐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3,24(2):110-113. 被引量:11
-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2年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
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3年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
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4年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5年国家玉米品种区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
6山东农业科学院.中国玉米栽培学(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38-644
-
7张雯,衣莹,侯立白.辽西地区垄作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效应的影响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5):96-99. 被引量:13
-
8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朱敏,张永亮,张飞.辽宁地区影响玉米早衰的栽培因子研究[J].玉米科学,2009,17(1):113-116. 被引量:8
-
9宋佐衡,梁景颐,白金铠.辽宁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0,21(3):214-218. 被引量:17
-
10陈显奇.玉米早衰原因的探讨[J].杂粮作物,2002,22(1):27-2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2
-
1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朱敏,张永亮,张飞.辽宁地区影响玉米早衰的栽培因子研究[J].玉米科学,2009,17(1):113-116. 被引量:8
-
2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茎腐病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9(6):36-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茎腐病发病率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9(6):36-38. 被引量:2
-
2陈喜凤,杨粉团,姜晓莉,李刚.深松对玉米早衰的调控作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82-86. 被引量:23
-
3杜桂娟,张哲,杨姝,马凤江,刘洋.浅谈玉米早衰及其调控[J].辽宁农业科学,2012(2):58-61. 被引量:11
-
4穆迎春,汪仁,孙文涛,宫亮,李小婉,汪岐禹.秸秆还田对防止玉米早衰的效果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2(6):1-5. 被引量:3
-
5张冬梅,张伟,刘恩科,姜春霞,陈琼,韩彦龙,黄学芳,刘化涛,赵聪,池宝亮.早熟区不同播期旱地玉米产量对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2):1449-1458. 被引量:23
-
6邵瑞鑫,李健,陈建辉,苗丰,信龙飞,杨青华.复合调节剂拌种对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激素含量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4,28(6):1142-1147. 被引量:6
-
7曹庆军,姜晓莉,杨粉团,李刚,陈喜凤,梁尧.深松条件下春玉米花后衰老过程中根系生物学变化特征[J].玉米科学,2014,22(5):86-91. 被引量:6
-
8李学杰,张桂阁,吴明泉,侯廷荣,李娜,邱牧.夏玉米成熟后期茎腐病对千粒重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5):93-95. 被引量:3
-
9隋啊曼,薛兵东,王德新,高旭东,周旭梅.玉米早衰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J].辽宁农业科学,2018(1):72-74. 被引量:2
-
10赵宏玉.浅析玉米早衰原因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18(12):26-27. 被引量:1
-
1欢迎参加首届中国(江西)畜牧产业经济博览会[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3):44-44.
-
2李翠英.杂交中稻高产的田管措施[J].中国农资,2014,0(22):23-23.
-
3吴岳轩,吴振球.两系杂交稻后期早衰与空秕率的化学调控初步研究[J].杂交水稻,1993,8(3):30-33. 被引量:7
-
4许镇,池鹤亭,朱平义,吴红平.秦优七号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装备技术,2007,33(1):36-37.
-
5少农.如何防治茼蒿霜霉病[J].农村实用技术,2010(11):38-38.
-
6余露.秋季茼蒿霜霉病的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0(20):46-46.
-
7胡飞宇.茼蒿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家科技,2012(11):12-12.
-
8曹玉佩.小麦应根据不同生育期施肥[J].中国农资,2011(38):22-22. 被引量:1
-
9王全华.科学施肥 防止抗虫棉后期早衰[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57-157. 被引量:1
-
10黄可兵,鲁大林,胡萍,陈晓丹.壮丰安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6(1):34-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