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法制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把握与探索。邓小平明确指出,我国法制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把对公务人员的法制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必须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这些理论无一不是从民众利益出发的。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法制教育思想对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
汪海霞
机构地区
江苏警官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江苏警官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成果
关键词
邓小平
以人为本
法制教育
法治观念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77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朱文星.
试论以人为本理念与法律价值的完善[J]
.前沿,2004(11):157-159.
被引量:7
2
许晓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DB/OL].http://www.wutnews.net,2003—10—1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00.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49.
7
吕世伦.
按照美的规律建造法——审美的法思维范式初探[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5):49-54.
被引量:13
8
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邓小平同志论民主和法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
9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78.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43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5.
6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2.
7
(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7、38.
8
皋华萍,张爱菊.
法的价值以人为本[J]
.人大研究,2003(12):25-25.
被引量:3
9
王海茵.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法律价值的完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117-12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2770
1
张定鑫,涂为国,刘小兰,生修雯.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3):13-16.
2
宋娜.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1-2.
3
白雪峰.
浅谈和谐理念下的大学生“三观”教育[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99-101.
被引量:2
4
陈文新.
政治资源配置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理论观察,2007(6):15-17.
被引量:2
5
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
邓小平荣辱观与中国社会进步[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5):49-52.
6
崔健,高珊.
十七大语境下“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9(6):12-14.
7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8
李敏.
论当代中国的后发优势[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3-36.
被引量:1
9
张永波,谭诚.
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体系演变的当代价值启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3.
10
姚建军.
毛泽东调动人民积极性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4-37.
同被引文献
5
1
蒲鸿志.
中学法制教育的人文引领[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7):26-27.
被引量:1
2
陈俊珂.
中小学法制教育途径的思考与探讨[J]
.天津教育,2005(9):36-37.
被引量:7
3
袁梅.
论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J]
.中国成人教育,2006(2):22-23.
被引量:1
4
张晓昀.
论法制宣传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经济师,2006(11):42-42.
被引量:2
5
尚秀云.
构筑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严密体系[J]
.中国审判,2006,0(4):14-1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刘美玲.
浅析中学思政课中的法律常识教育[J]
.科教文汇,2007(10X):132-133.
被引量:1
2
胡蓉.
从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看当代高校的法制教育[J]
.企业导报,2012(20):196-198.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余佩真.
浅谈高中开设法律常识课的必要性[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8,0(2):298-298.
1
张缨.
邓小平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思想探析[J]
.教育探索,2006(9):3-4.
2
林倩.
论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J]
.文教资料,2006(4):51-52.
被引量:1
3
任红霞.
论邓小平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思想[J]
.长治学院学报,2008,25(6):79-81.
4
程国花.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J]
.成功,2010(11):142-142.
5
陈志海.
谈用启发式教学培育学生创新意识[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7):52-52.
6
朱莉华,唐存忠.
论素质教育中的人本主义[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9):73-74.
被引量:2
7
张国安.
江泽民未成年人法制教育思想初探[J]
.教育探索,2006(11):1-3.
8
邬小学,王中华.
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思索——来自江泽民法制教育思想的解读与启示[J]
.黑河学刊,2013(3):150-152.
被引量:3
9
徐华.
主体性教育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5):5-6.
被引量:1
10
黄爱萍.
基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视野下的人本教育[J]
.成功,2011(20):137-137.
教育探索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