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音乐中的对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概要地论述了对称在音乐构成要素、音乐构成方式中的存在和表现方式,对音乐结构形式即曲式中的对称则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按对称关系对曲式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
作者
高畅
机构地区
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音乐探索》
2006年第A01期43-47,共5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
关键词
对称
精对称
准对称
精对称曲式
间隔对称曲式
并列对称曲式
分类号
J60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周海宏.
同构联觉——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转换的基本环节[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2):59-64.
被引量:37
2
彭志敏.
回归与超越——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探微[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4):38-4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45
1
李冰洋.
从表现意义看音乐与文学的伯仲之分[J]
.黄河之声,2012(3):40-42.
2
施忠.
试论演奏者的音乐结构整合能力在钢琴演奏活动中的作用(上)[J]
.钢琴艺术,2002(7):25-28.
被引量:5
3
田艺苗.
贝多芬后期作品中的赋格曲[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55-65.
被引量:16
4
刘元平.
音乐·课程·育人——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9):61-66.
被引量:5
5
王义茹.
演奏中联觉对音色的调控[J]
.乐器,2008(9):56-58.
被引量:4
6
朱锐.
《被沉没的教堂》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兼论钢琴演奏中的整合问题[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127-130.
被引量:3
7
张帆.
管弦乐作品中有关“音乐联觉”的初步分析——以《奥赛之死》为例[J]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9(12):102-103.
被引量:1
8
王桂升.
调式还原与主题变形的结构功能——巴托克《弦乐四重奏》的套曲结构管窥[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4):9-20.
被引量:1
9
刘涓涓.
思维的印记——罗忠镕《第四弦乐四重奏》手稿研究[J]
.音乐研究,2012(2):77-85.
被引量:7
10
石蓓,张璐.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方法研究[J]
.大舞台,2012(10):53-5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王晓茹.
从数学的视角看舞蹈[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1):115-116.
被引量:3
2
王绍军.
移动的太极——戏曲调度论[J]
.戏曲艺术,2012,33(1):8-17.
被引量:3
3
陈桂正,朱梧.
论数学与艺术的相互为用与相互渗透的趋势[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69-71.
被引量:5
4
田鹏.
数学的对称美及其作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113-1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卢爱华,季银凤.
京剧《二进宫》《沙家浜》三人对唱唱段的音乐分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28(2):95-99.
被引量:1
2
宋亚欣.
艺术与数学相融合之对称美[J]
.芒种,2013(1):221-22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婷,刘郁琪.
汪曾祺戏剧研究综述[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0):168-170.
1
吴桐,赵彬宏.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音乐分析[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7(1):41-42.
被引量:1
2
宋戚.
浅议西方音乐的各历史发展时期对音乐构成方式之倾向的呈现[J]
.新校园(上旬刊),2010(7):17-18.
3
尚洁敏.
现代音乐的美学价值——论理性设计作主导的音乐构成方式[J]
.艺术教育,2006(7):72-72.
4
宁尔.
“有限──可变五声性序列”的构成原理及其类别(下)[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16(3):46-48.
被引量:2
5
庄伟才,成站.
鉴评实例一 民窑[J]
.宝藏,2010,0(1):108-108.
6
韩钟恩.
构想与描述:关于音乐构成的内外方式[J]
.人民音乐,1989(12):31-33.
7
王鸿.
关于物质与关系的唤醒[J]
.中国生漆,2009(1):44-46.
8
赵宋光.
关于和声的民族特点问题(续)[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2):74-81.
9
范晓君.
粤北连县传统采茶曲调探析[J]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50-57.
被引量:1
10
翟颉,徐人平.
图形变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161-166.
被引量:3
音乐探索
2006年 第A0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