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苏轼唱和诗初探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唱和诗在苏诗中占据着相当的比重,但囿于传统的偏见,往往为人们所忽略。苏轼与苏辙、苏门学士、友人的酬唱,其意义不仅在于诗化日常生活,彰显文人士大夫的雅趣,突显诗歌的交际功能,更在于它反映了诗人真实的心路历程,折射出时代的审美趣味。苏轼“和陶诗”开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在对陶渊明的接受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自此以后“和陶”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
作者 徐宇春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2期74-78,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缪 钺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M].
  • 2(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

同被引文献36

  • 1魏建嘉.试论苏轼、苏辙唱和诗(一)[J].昌吉学院学报,2005(4):17-21. 被引量:3
  • 2清·何文焕.历代诗话[Z].北京:中华书局,1981.
  • 3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 4宋·苏轼.苏轼诗集[M].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9.
  • 5宋·何蘧.春渚纪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3.
  • 6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7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83:246.
  • 8宋·张末撰.张末集[M].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267.
  • 9(日)内山精也.苏轼次韵诗考[A].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54.
  • 10王锡九.《皮陆诗歌研究》第一章“皮陆述论”中第一节“皮陆’并称的由来及其含义”.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