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哲学意蕴——以“中和”的范畴为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中和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思想源泉。具体表现为:(1)亦A亦B:互利双赢;(2)A而不A’:和而不同;(3)A中有B:你中有我。
作者
吕元礼
凌友志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中和
和平
发展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40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2
伊铭.《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内涵》,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年1月7日.
3
.《礼记·杂记下》[M].,..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78.9.16第三卷1983.1.16.
5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把目标投向中国》.
6
《中庸 不远章》.
7
《李光耀在大阪“朝日研讨会”上的演说》.
8
温家宝总理2004年“两会”期间答记者问.
9
《左传》,昭公二十年.
10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9年..
共引文献
409
1
于民雄.
经济全球化与儒家和谐观念[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4):75-79.
2
韩作珍,韩国莉.
试论吕坤尚中贵和的处世原则[J]
.甘肃社会科学,2004(4):131-134.
被引量:1
3
郑一明.
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5(1):54-67.
被引量:8
4
萨本望.
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战略构想——纪念伟人百年诞辰[J]
.和平与发展,2004(3):4-9.
5
杨帆.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4(4):11-16.
6
孔东菊.
对干扰法院独立审判因素的几点思考[J]
.当代法学,2002,16(1):137-139.
被引量:8
7
薛驹.
用邓小平党建理论指导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3-7.
被引量:2
8
宋耀禄.
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纪念西北民族学院建校50周年[J]
.西北民族研究,2000(2):1-5.
9
詹世亮.
不干涉别国内政和社会制度是国际关系新秩序最主要的原则——兼析美国“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的实质[J]
.国际问题研究,2004(5):5-10.
被引量:1
10
文斯奇.
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J]
.现代哲学,2000(3):1-5.
1
吴泽,李瀚林.
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寻求教育目的的本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8):307-307.
2
王京生.
文化战略与大国责任——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解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89-93.
被引量:4
3
邱菲.
从印度国旗“事件”看制约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因素[J]
.大观周刊,2012(8):145-146.
4
韩运生.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际关系的影响[J]
.内江科技,2009,30(8):34-34.
5
曹宏.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战略选择途径的思考[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4):16-17.
6
李月明.
对外文化传播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124-128.
被引量:8
7
李晓华.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思考[J]
.前沿,2014(19):213-214.
8
李笑野,马艳,吕建.
深化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对策探讨[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95-103.
被引量:6
9
万光侠.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向度[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5):1-5.
被引量:1
10
李晓华.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安全思考[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8(1):69-72.
江淮论坛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