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利用笔者发明的“原子内电子运动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测量方法及其测量设备”(于2005年3月2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证书,发明专利号:ZL00105041.9),对氢原子、氯离子、氯原子内旋转运动着的电子在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时的运动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进行了实洲与研究,首次实现了氢原子内电子运动参数的精确测量,氢原子的电子在发射(巴尔束谱线系)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时分别所对应的电子运动瞬时速度(km/s)是:5173.9740,4899.4164,5510.2393,4673.4087,5860.4100。4313.0330;和分剐对应的轨道半径(×10^-12 m)是:9.4640,10.5540,8.3440,11.6000,7.3770,13.6200.此结果与过去用其它方法实测的氢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32×10^-12 m进行分析、比较,可以断定,用此方法测量的原子内电子运动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原子结构的动态“行星”模型图像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标志着爱因斯坦与玻尔关于对“测不准原理”长期争论的结束;爱因斯坦的决定论观点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氢原子内旋转运动着的电子发射红、绿、兰、紫、紫外1、紫外2电磁波时。它所处的位置,运动速度不同.每一个小周期内,电子发射两次电磁波.电子发射电磁波时,在一个位置上的运动速度较快,而在另一个位置上则较慢,即电子时而加快,时而又减慢:电子时而靠近原子核,进而又远离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的旋转运动半径R成周期性的变化;同时,电子旋转运动速度的大小也成周期性的变化,这正反映了原子的振动规律性.通过对氯离子、氯原子内旋转运动着的电子在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时的运动瞬时速度和轨道半径的实测、研究,发现氯原子的外层电子电离后,内层电子将作减速运动,并且内层电子的轨道半径将变大.氯原子内、外层电子在发射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时,所处的位王、运动速度均不相同;所发射的电磁波频率并非以其所在轨道半径的大小而成比例地增大或减小.实潮证明:电子发射电磁波频率的大小只取决于电子作减速运动的负加速度的大小.在每一个小周期内,电子发射两次电磁波。电子发射电磁波时。在一个位置上的运动速度较快,而在另一个住置上则较慢,即电子时而加快,时而又减慢;电子时而靠近原子核,进而又远离原子核,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动半径R成周期性的变化,同时。电子旋转运动速度的大小也成周期性的变化.以上所测氢原子内电子的旋转运动轨道平均周期是:0.79097372-1.98414850×10^-17 s(注:1飞秒=10^-15 s);以上所测氯原子内电子的旋转运动轨道平均周期是:4.764819-114.76487×10^-22 s.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78-86,共9页
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