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优势产业培育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间产业转移是企业为追求最大化利润而主动实施的空间迁移。由于对产业转移存在认识误区和不同利益主体的公共选择,我国没有出现预期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因此,通过市场竞争,由市场选择和培育具有内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优势产业,是西部实现经济内生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者
郭少新
机构地区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公共选择
内生比较优势
西部经济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25
同被引文献
112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77
参考文献
4
1
[1]阿瑟·刘易斯.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2]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
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
吴群刚,冯其器.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建构西部地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能力[J]
.管理世界,2001,17(4):43-54.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吴群刚.
西部经济结构:以大调整促大开发[J]
.瞭望,2000(44):10-19.
被引量:3
2
胡鞍钢,吴群刚.
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组合[J]
.中国软科学,1999(3):10-19.
被引量:6
3
胡春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J]
.管理世界,1999,15(5):84-92.
被引量:20
4
胡鞍钢,吴群刚.
积极吸引外资 加快西部发展[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6):40-47.
被引量:14
5
胡鞍钢,温军,吴群刚,常志霄.
西部开发的新模式与新原则[J]
.管理世界,2000,16(6):34-48.
被引量:51
共引文献
425
1
朱伟.
提升地图生产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
.测绘通报,2007(7):35-38.
2
周霞.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竞争优势的理论初探[J]
.北方经贸,2006(12):32-34.
被引量:1
3
李亦亮.
企业群分工结构演进的特殊功能及其条件分析[J]
.特区经济,2006(8):334-335.
4
张贡生,许菁.
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我们将做何选择[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6):7-9.
被引量:1
5
聂晶磊,王仁忠.
杭州都市报差异化定位策略剖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26(4):27-29.
6
许新.
价值链会计学科定位探讨[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4):30-32.
被引量:1
7
杨亮,叶新凤.
价值链会计库存管理新议[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9):17-18.
8
卜华白.
企业竞争战略选择中的风险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6(1):32-34.
被引量:1
9
叶永玲.
从新木桶理论看虚拟经营战略[J]
.生产力研究,2008(12):116-118.
被引量:1
10
严浩仁.
日用消费品中外品牌竞争关系与品牌柔性竞争策略[J]
.商业研究,2002(15):7-10.
同被引文献
112
1
郑燕伟.
产业转移理论初探[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3):19-22.
被引量:22
2
王先庆.
跨世纪整合:粤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J]
.广东商学院学报,1997,12(2):31-36.
被引量:17
3
梁庆军.
关于我国目前产业梯度转移的冷思考[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114-114.
被引量:1
4
石奇.
集成经济原理与产业转移[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0):5-12.
被引量:56
5
任保平.
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5(5):3-9.
被引量:55
6
聂华林,赵超.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11-15.
被引量:41
7
郑秀君.
浅析沿海地区产业转移[J]
.改革与战略,2005,21(3):22-25.
被引量:5
8
全春.
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工业结构演化[J]
.求实,2005(4):45-47.
被引量:11
9
肖灿夫.
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
.北方经济(内蒙),2005(4):26-27.
被引量:11
10
李晓华.
产业组织的垂直解体与网络化[J]
.中国工业经济,2005(7):28-35.
被引量:84
引证文献
16
1
毕肖华,徐志耀.
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理论模型研究——以广西为例[J]
.市场论坛,2008(4):24-25.
被引量:8
2
张瑞华,阴慧,徐志耀.
落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从承接产业转移、优势产业培植的视角[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3):6-10.
被引量:9
3
王建红.
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东部产业转移与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的对接[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4):93-98.
被引量:7
4
严薇,赵宏宇,夏恩君.
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及理论模型构建[J]
.商业时代,2009(30):99-100.
被引量:5
5
梁静.
陕西省产业区域转移及结构调整的分析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68-70.
6
刘军,于友伟.
产业聚集在区域间的合理分布及其推进策略[J]
.经济体制改革,2010(2):112-117.
被引量:3
7
邓志萍,张亮亮.
产业集群视角下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3(3):46-48.
8
马子红,于干千,胡洪斌.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昆明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0(6):58-63.
被引量:15
9
杨霞,杨霞,徐邓耀.
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J]
.理论探讨,2011(5):94-97.
被引量:5
10
白小明.
承接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行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10):46-48.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177
1
赵康杰,刘育波.
产业链与创新链互动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煤炭经济研究,2019,0(12):4-11.
被引量:6
2
张晓涛,易云锋.
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城市职能专业化的影响——基于价值链分工的视角[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19,0(4):145-166.
被引量:1
3
安同良,吴致冶.
人口迁移、技术追赶与中国内外经济循环——基于世界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21(3):57-68.
被引量:5
4
方智,徐维祥,侯典静.
跨区域群体投资与政府行为的关系[J]
.消费导刊,2008,0(23):24-25.
5
白小明.
优势产业导向的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103-105.
被引量:3
6
吴国萍,张鑫.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府角色定位[J]
.改革,2009(3):77-81.
被引量:17
7
兰丹.
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研究指标综述[J]
.商,2012(22):142-142.
8
马海霞,李慧玲.
西部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新疆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12-16.
被引量:3
9
廖和芸,张兆同.
论合理规划对江苏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5):1-2.
10
杨飞,赵炜,王亮.
构建乐山综合交通枢纽战略规划[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1):70-74.
被引量:1
1
钟梅.
美日韩发展新兴产业的成功所在[J]
.经贸实践,2009(5):56-56.
2
宋德勇,李金滟.
集成型和创新型:区域优势产业培育的两种思路——中部地区优势产业培育的案例研究[J]
.经济地理,2007,27(1):36-40.
被引量:9
3
金蕾.
新时期河南经济区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4):24-25.
被引量:1
4
刘国柱,徐冉.
资源型区域优势产业培育对策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78-78.
5
刘明贵.
基于市场机制的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培育[J]
.改革与战略,2006,22(7):20-23.
被引量:3
6
宋德勇,朱轶.
中部地区资源型优势产业培育的案例研究——以河南省铝工业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2):55-60.
被引量:2
7
张曙光,张弛.
经济运行快易慢难 汇率改革主动实施——2010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J]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0(5):11-17.
8
朱晶.
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南京的优势产业[J]
.现代商业,2007(23):186-187.
9
刘明贵.
基于产业集群的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培育[J]
.宁夏社会科学,2006(5):47-50.
被引量:2
10
肖友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的领域[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3(5):31-32.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