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学自由谈》
2006年第2期124-129,共6页
Literature Talks
同被引文献21
-
1周冰心.迎合西方全球想象的“东方主义”——近年来海外“中国语境”小说研究[J].华文文学,2006(1):41-68. 被引量:17
-
2宋微.人在边缘——论严歌苓旅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职大学报,2005(3):40-44. 被引量:4
-
3李培.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华文文学,2004(6):62-65. 被引量:24
-
4赵毅衡.流外丧志──关于海外大陆小说的几点观察[J].当代作家评论,1997(1):115-121. 被引量:9
-
5全国歌剧座谈会纪要[J].人民音乐,1982(3):13-15. 被引量:5
-
6郭玉琼.发现秧歌:狂欢与规训——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新秧歌运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1):246-259. 被引量:21
-
7季红真.萧红与张爱玲之比较——以女性主义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0-43. 被引量:3
-
8黄科安.戏剧、狂欢与建构中共意识形态的叙事功能——刍议延安秧歌运动的兴起[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4. 被引量:3
-
9沈红芳.在苦难中升腾——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当代文坛,2008(5):135-139. 被引量:8
-
10余玲.论张爱玲创作中的“地母精神”[J].宜宾学院学报,2009,9(9):49-5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杨馥宁,王铮,张珺敏,贾靖湉.基于知识图谱的“延安戏剧”研究进展分析[J].知识管理论坛,2023(6):526-539.
-
2胡一峰.作为“方法”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歌剧《白毛女》的文化命运为中心[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7(2):1-7. 被引量:1
-
3朱健平,邹倩.创作与翻译的共谋——《扶桑》中国形象“双重东方化”研究[J].外国语文,2015,31(5):116-121. 被引量:6
-
4全妍,胡博.“人民文艺”形态与“民族-国家”身体叙事——延安新秧歌剧多模态话语阐析[J].音乐研究,2024(5):42-52.
-
5乔幪.华人刻板印象与张爱玲《粉泪》的夭折[J].作家,2014,0(08X):31-33. 被引量:1
-
1陈子善.张爱玲三题[J].书城,2016,0(11):58-62. 被引量:1
-
2何英.千古恨事由此铺开[J].文学自由谈,2006(4):62-69.
-
3章回主页[J].章回小说(上旬刊)(文学版),2010(1):126-127.
-
4徐佳和.木心:被遗忘的文学大师[J].作文素材,2012(5):15-15.
-
5徐佳和.木心:被遗忘的文学大师[J].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2012(6):22-23.
-
6董煜.在汪曾祺先生家喝酒[J].新阅读,2013(2):23-24.
-
7逄乔.南巷[J].作家,2008,0(19):117-120.
-
8谭海龙.为自己的过失埋单[J].意林(原创版),2011(1):19-19.
-
9罗维扬.林语堂的编、译、著[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12(4):37-41.
-
10罗维扬.林语堂的编、译、著[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12(3):34-3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