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的制约与平衡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相互独立,但又相互依存,企业发展对德国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保持企业和职业教育发展间的最佳平衡不但可以为德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更可以提高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作者
陈凡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职教论坛》
2006年第04S期58-59,共2页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
企业
制约
平衡
分类号
G719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83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6
1
周丽华,李守福.
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及制度基础解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4,25(10):54-58.
被引量:52
2
向鸿梅.
双元制教育体系分析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2):158-160.
被引量:3
3
杨玉宝.
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3):37-39.
被引量:45
4
郑向荣.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3):79-81.
被引量:82
5
柳国辉,谌启标.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困境及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1999(1):50-51.
被引量:1
6
姜大源.
关于“双元制”职教模式评价的国际比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9(3):27-27.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郭扬.
德国职教新教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6):52-57.
被引量:57
2
杨健.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72-73.
被引量:57
3
陈刚.西方精神史(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782.
4
朱勃 王承绪 等.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52.
5
Horst Biermann.职业教育学导论--关于职业教育合作实践的论著(第一册)[M].上海: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0..
6
.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Z].,..
7
[法]基佐 程洪逵等译.欧洲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94.
8
埃里希·卡勒尔 黄正柏等译.德意志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35.
9
[美]戈登·A·克雷格.德国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1.
10
徐国庆.
职业教育模式、规模与课程的选择理论[J]
.职教论坛,2003,19(3):16-2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83
1
张海宁.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对我国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以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9-53.
被引量:9
2
刘潇.
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2019(7Z):100-103.
被引量:9
3
林震,莫秋树.
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探索我国职教新路[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50-50.
被引量:3
4
马建明.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18-20.
被引量:5
5
李利.
“啤酒花”为何这样香[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5-36.
6
李建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对策[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17(3):10-12.
被引量:1
7
朱金兰.
德国双元制与日本产学合作的比较研究[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0(3):44-50.
被引量:16
8
李琳琳.
试论黑格尔的"自由观"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体现[J]
.教育与职业,2005(2):55-57.
被引量:4
9
谈向群.
关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12):34-35.
被引量:13
10
孙元政.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借鉴[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62-64.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
21
1
黄亚妮.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8):15-18.
被引量:121
2
王建初,刘铭东.
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9):59-63.
被引量:61
3
池云霞,梁艳清.
高职教育校企结合的深层探索[J]
.职教论坛,2006,22(04X):23-25.
被引量:24
4
周祥瑜,吕红.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培训包体系及其优势[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2):37-40.
被引量:50
5
吴剑丽.
德澳职业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68-71.
被引量:8
6
黄日强.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J]
.世界教育信息,2006,19(10):37-39.
被引量:25
7
彭爽.
美国、德国、日本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与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77-178.
被引量:37
8
黄日强.
德国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教学[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4):431-433.
被引量:5
9
方光罗.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N].光明日报,2008-01-23.
10
常小勇.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54-56.
被引量:80
引证文献
4
1
刘建龙.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之现状分析[J]
.经济师,2008(9):151-152.
被引量:26
2
刘艳芳,刘建龙.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之比较[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4):104-105.
被引量:13
3
冯琳娜.
德国职业教育研究纵览[J]
.知识经济,2011(18):162-162.
被引量:2
4
于载欣.
“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在中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中的应用——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广西教育,2019,0(42):56-58.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宋星英.
电子专业“车间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4):170-170.
2
陈贤旭.
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解决办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3):144-145.
被引量:1
3
钟加殿.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之探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73-77.
被引量:9
4
徐永春,唐忠平,娄军委.
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功能定位和作为[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3):12-13.
被引量:22
5
张世民.
多路并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0):148-149.
被引量:5
6
赵力.
“企业全程介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5):43-45.
被引量:1
7
刘文江,杨理连.
高职院校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内涵理解及其途径分析——以天津职业大学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为例[J]
.职教论坛,2009,25(22):21-23.
被引量:12
8
张世民.
建设信息产业园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28):36-38.
被引量:2
9
金志民,柴军红,任荣,蔡赫,陈立红.
校企合作模式在制药专业应用的探讨[J]
.学理论,2010(28):258-259.
被引量:5
10
潘月明,郭秀芝.
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探讨高校外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J]
.中国科技纵横,2010(22):129-130.
被引量:1
1
秦元春.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及其启示[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1):100-103.
被引量:1
2
任建鹏.
浅论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性[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6):29-29.
被引量:4
3
高宏.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04(7):57-58.
被引量:21
4
丁兰针.
由“双元制”教育引发的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思考[J]
.跨世纪,2008,16(5):147-148.
5
高庆,徐建中.
论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3):7-12.
6
张曙辉.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
.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2010(1):42-45.
7
周丽燕.
德国现行职业继续教育给我们的启发[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8):292-293.
被引量:5
8
王文军.
浅析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4):72-75.
被引量:6
9
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6,0(4):72-72.
10
高庆,徐建中.
高职教育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大力推进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工作[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55-60.
被引量:3
职教论坛
2006年 第04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