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9-70,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李少红.浅谈新闻的接近性[J].魅力中国,2008(12):116-117. 被引量:1
-
2胡正强.正确理解新闻接近性的内涵 [J].当代传播,2005(5):9-11. 被引量:12
-
3吴利前.新闻传播受众心理浅析[J].新闻采编,2007(5):34-35. 被引量:7
-
4喻国明.中国传媒业30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J].编辑之友,2008(6):74-79. 被引量:11
-
5周凤琴.专业报受众的心理把握与适应[J].记者摇篮,2009(3):26-26. 被引量:1
-
6郭联凯.高校传媒发展现状与管理对策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09(10):171-172. 被引量:6
-
7喻国明.北京传媒市场的受众消费分析——来自《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09)》[J].新闻与写作,2009(11):62-64. 被引量:1
-
8杨 纯.浅谈受众心理与传播效果[J].新闻知识,2002(6):27-28. 被引量:13
-
9宫宇.关于高校校园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新闻战线,2002(8):51-52. 被引量:45
-
10常江,杨奇光.技术变革语境下新闻价值的嬗变[J].青年记者,2017(4):8-10.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张小俊.论网络传播在高校传媒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出版,2011(15):47-49. 被引量:9
-
2于思聪.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传媒发展[J].新闻前哨,2012(2):62-63. 被引量:1
-
3胡沁熙.高校人文教育中传媒的应用实践和创新[J].传媒,2014(6):77-79. 被引量:1
-
4杨 纯.浅谈受众心理与传播效果[J].新闻知识,2002(6):27-28. 被引量:13
-
5张建凤,吕玲.海峡两岸大学生新媒介接触习惯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A12):224-224.
-
6张靖.民办高校校园媒体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2015,0(6):206-206.
-
7吴雅兰.高校校报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报》为例[J].荆楚学刊,2017,18(4):85-89. 被引量:9
-
8张小俊.新形势下高校传媒思想政治工作活化探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9(2):104-108.
-
9沈天舒,赵佳丽.地方院校新闻专业个人能力培养探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7,37(5):69-72. 被引量:2
-
10沈天舒.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传媒媒介影响力广度探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9,39(2):121-124. 被引量:1
-
1杨晓农.近20年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三次嬗变[J].情报资料工作,2007,28(5):12-15. 被引量:17
-
2肖希明.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研究述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24(4):7-12. 被引量:40
-
3秦学军.对于“非常性新闻”应予特别审核[J].今传媒,2007,15(9):49-50.
-
4陈婷婷.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新闻文本的价值要素分析[J].东南传播,2008(7):101-103.
-
5邹敏.简论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学习与借鉴[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9(4):150-151.
-
6陈兰杰.知识链接理论与实践的三次嬗变探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2):46-49. 被引量:8
-
7翟志刚,高欣悦.论新闻接近性的价值[J].中国地市报人,2016(12):63-63. 被引量:3
-
8边吟.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J].视听纵横,2014(1):50-51. 被引量:5
-
9郝建国,林燕.民生新闻存在问题探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1):161-161.
-
10任旭辉.新闻发现:善于运用新闻接近性[J].新闻知识,2007(4):83-8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