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地理教育》
2006年第3期8-9,共2页
Education Of Geography
同被引文献42
-
1徐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9):12-13. 被引量:3
-
2唐世喜,郭彬.基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10):13-13. 被引量:4
-
3王小禹.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历史观点”及借鉴意义[J].地理教育,2005(5):64-65. 被引量:2
-
4王丽.如何落实新课程的地理情感教育目标?[J].地理教育,2005(6):9-9. 被引量:1
-
5简豪光.高中地理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2):12-14. 被引量:3
-
6王丽.谈新课程地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J].地理教育,2006(3):6-7. 被引量:3
-
7林培英.我国大陆地理课程发展中课程目标变化的讨论[J].地理教育,2007(1):8-9. 被引量:11
-
8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
9常华锋.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层次问题探讨[J].山东教育研究,1999,(1).
-
10沈斌,朱志刚.对《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改建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67-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席海清.美国地理课程标准对我国地理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6,0(19):118-118. 被引量:1
-
2张先梅,张莉,张志刚.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浅谈[J].地理教学,2016(16):55-56.
-
3刘武威,郑娟娟.2016年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回眸与展望——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论文的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5):11-13.
-
4孙慧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以“2003版”与“2017版”为例[J].文教资料,2018(16):210-211. 被引量:1
-
5王志军.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学调研引发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7(30):225-228. 被引量:1
-
1洪婷.地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价值追求[J].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2004(12):10-13.
-
2余文利.用建构主义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模式[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3):138-139.
-
3杨士军,曹列文.地理教学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7):11-12. 被引量:3
-
4曹列文.地理教学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途径[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12):55-57. 被引量:1
-
5孙秋.研究性学习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05X):30-31.
-
6张晓艳,毕燕.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以中学地理教育调查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1):146-150. 被引量:7
-
7曹列文.地理教学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途径[J].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0(3):36-38.
-
8邓燎.“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0(7):35-36.
-
9郑双丽.地理科学方法教育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5(9):264-264.
-
10高晶华,黎倩雯.我国地理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研究述评[J].地理教育,2010(1):16-1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