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尾草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1
Tissue Culture and Plantlet Regeneration of Eremurus chinensis Fedtsch.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4,共2页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计划项目(02JK199)
参考文献3
-
1李新生,杨培君,李会宁,贾有庆,任怀远.陕西地区石参资源的调查[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24(3):1-2. 被引量:18
-
2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6).秦岭植物忠(第1卷,第1册).北京:科学出版社,313-329.
-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1980).中国植物志(第14卷).北京:科学出版社,35~38.
二级参考文献4
-
1钱天久.陕西省地图山(第三版)[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
-
2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第一卷,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313-329.
-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中国植物志(第十四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35-38.
-
4吴守贤.秦巴山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27-34.
共引文献18
-
1童晓翠,庞珂佳,王俊儒,牛立新.卷丹鳞茎水浸提液对生菜化感作用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154-156. 被引量:7
-
2骆世洪,马淼.沙生类短命植物异翅独尾草总酚动态变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6):716-718. 被引量:3
-
3马淼,骆世洪,刘会良.粗柄独尾草不同器官蒽醌类成分的消长规律[J].广西植物,2007,27(3):444-447. 被引量:3
-
4王勇,杨培君.陕西省百合科一新记录属——独尾草属[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2116-2117. 被引量:8
-
5马淼,骆世洪.沙生异翅独尾草不同器官中蒽醌含量的消长规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24-2626. 被引量:2
-
6郭豫梅,郭豫杰,刘贵,季晓晖,闵锁田,田光辉.石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8-169. 被引量:7
-
7郭豫梅,郭豫杰,郭佳,李利华,季晓晖,张修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野生石参中的微量元素[J].光谱实验室,2010,27(4):1495-1497. 被引量:8
-
8郭豫梅.野生石参中多糖含量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93-95. 被引量:4
-
9马宁,杨培君,李会宁,裴会鹏,黄俊.石参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1):148-150. 被引量:2
-
10黄俊,杨培君,马宁,李慧,裴会鹏.石参膳食纤维制备工艺优化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49-5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6
-
1孙红梅,宋胜利,申屠玥,董航.亚洲百合Strawberry and Cream花器官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46(1):7-12. 被引量:9
-
2杨丽云,陈翠,吕丽芬,袁理春.云南重楼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5):947-948. 被引量:30
-
3宁慧,杨培君.玉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1):2339-2344. 被引量:8
-
4周欢,谢磊,郭和蓉,张志胜.百合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5):1232-1237. 被引量:17
-
5李莺,罗明志,罗雯,郭春林,刘艳妮.黄精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8):159-162. 被引量:17
-
6张丽英,朱萍,郭相,何容,张微思.竹叶菜的组织培养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1):24-28. 被引量:3
-
7李金鹏,郑春雨,刘井莉.百合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3(7):197-200. 被引量:12
-
8董艳芳,郭彩霞,周媛,戢小梅,陈法志,童俊,徐冬云,刘国锋.2种德国鸢尾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2):107-112. 被引量:10
-
9黄素华,肖惠匀,洪燕萍.水晶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5):96-100. 被引量:14
-
10崔祺,贾桂霞.3种百合组培快繁体系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6):621-626. 被引量:17
-
1李云玲,苗锦山.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7):51-52. 被引量:3
-
2梁称福.驱蚊香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70-71. 被引量:3
-
3罗春梅,邱璐,刘爱民.不同激素组合对诱导滇龙胆顶芽及腋芽产生不定芽的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49-52. 被引量:3
-
4梁称福,易诚,范适,郑意生,李学松.菊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3):242-244. 被引量:14
-
5顾地周,高捍东,顾美影,姜云天.应用均匀设计法优化钻天柳嫩叶柄植株再生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1):21-23. 被引量:4
-
6徐安辉,刘奕清,陈泽雄,刘长春.银叶合果芋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10):134-138. 被引量:2
-
7秦凡,周吉源.蝴蝶兰的组织培养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3,20(3):19-21. 被引量:24
-
8黄衡宇,李鹂,杨胜辉.芦荟的组织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2000,21(3):11-13. 被引量:5
-
9王达新,王健华,刘志昕.黄灯笼辣椒组织培养研究[J].广西热带农业,2009(6):4-7. 被引量:7
-
10李艳,方宏筠,张新.一品红叶片组织培养及再生植株形成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1(1):104-10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