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城市经济》
2006年第4期84-85,共2页
China Urban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2
-
1罗安丹.浅论国有企业约束机制[J].财经科学,2003(S1):347-348. 被引量:1
-
2陈耀春.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J].理论前沿,2003(1):37-38. 被引量:2
-
3徐建军.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研究[J].中国机电工业,2005(5):78-83. 被引量:3
-
4邓玉林,王文平,陈娟,周卉.基于风险偏好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4):624-627. 被引量:15
-
5窦彩兰.国有企业激励机制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05(10):40-42. 被引量:7
-
6高飞,张笑会,陈阳.社会转型时期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失灵原因分析[J].理论界,2005(11):54-55. 被引量:2
-
7邱玉莲,孙晓燕.构建现代国有企业激励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24-125. 被引量:20
-
8王建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改革[J].现代企业,2006(2):12-13. 被引量:5
-
9吕亚明,罗庆霞,易丹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3):113-114. 被引量:7
-
10吴建强.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与艺术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6(04Z):263-26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徐爱华.论大学礼仪教育激励功能的开发[J].甘肃社会科学,2010(2):132-135. 被引量:1
-
2陈秀玲.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10,15(5):134-136. 被引量:1
-
3索晓凤.国有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思考[J].商情,2012(52):211-211.
-
4何聊东.水务企业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3(6):68-69.
-
5陈国武.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3,23(4):55-56.
-
6刘月娥.浅议发电企业如何用好激励机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26-27.
-
7麻珂.国有企业组织内部的激励结构: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5(1):82-86.
-
8冷亚楠.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1):70-71. 被引量:5
-
9戴嘉祥.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激励机制试探[J].科技风,2009(2X):214-214.
-
10刘诗玮,王斯琦,毛思蕴.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82-83. 被引量:2
-
1孙瑾,刘碧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J].通信企业管理,2011(12):40-41.
-
2朱群华.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J].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工会理论研究),2006(4):38-41.
-
3姜奇平.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兼论企业的消亡[J].互联网周刊,2009(5):82-83. 被引量:10
-
4范戈里.当前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新疆财会,2004(6):17-18.
-
5胡乐真.关于我国研究开发体系结构调整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1992(5):33-36. 被引量:1
-
6张素玲.对员工实施"磁化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4(10):74-74.
-
7刘芳.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7(2):68-71.
-
8张月明.告诉你如何在“夹缝”中创造奇迹——《中小企业的经营秘诀》[J].领导决策信息,2000,0(45):32-32.
-
9许建国.创业十年[J].中国海关,2013(1):76-76.
-
10黄珂.试论微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2,0(09X):196-196.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