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6
-
1蒋远胜,蒋和平,黄德林.中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综合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S1):61-69. 被引量:11
-
2许明,陈永堂,李华.贵州省退耕还林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查[J].理论与当代,2004(9):4-13. 被引量:1
-
3张春光.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J].理论学刊,2006(1):32-38. 被引量:17
-
4孙书安,张永生,李战国,卢雅丽.河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35(7):5-7. 被引量:8
-
5赖昭瑞,汪冬梅.山东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证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5):20-23. 被引量:3
-
6马成文,包研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监测指标与方法完善探讨[J].时代经贸(下旬),2006(9):31-33. 被引量:5
-
7陈丽霞.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3):69-71. 被引量:4
-
8支玲,杨明,王焕良,田治威,卿向阳.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部为例[J].林业经济,2009(5):51-57. 被引量:16
-
9戴广翠,赵金成,蒋立,张志涛,梁丹.退耕还林工程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经济分析——退耕农户生计外推分析[J].林业经济,2009(9):48-55. 被引量:6
-
10刘璨,武斌,鹿永华.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所产生的影响[J].林业经济,2009(10):41-46.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8
-
1冯晓雪,李桦.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的退耕还林农户收入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300-4303. 被引量:1
-
2石德荣.海晏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青海农林科技,2011(4):21-23. 被引量:1
-
3张超,彭道黎,谢晨,黄东.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1(6):21-26. 被引量:17
-
4李国玲.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与连片扶贫攻坚中农户增收措施探讨[J].安康学院学报,2014,26(3):39-42. 被引量:1
-
5支玲,阮萍.西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体系的协调性——以鹤庆县、织金县、安定区、宜川县为例[J].财经科学,2015(12):126-136. 被引量:2
-
6王红萍.濮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6,33(6):72-73. 被引量:1
-
7柳冬青,张金茜,巩杰,钱彩云.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强度-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时空关系研究——以安定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9,39(2):637-648. 被引量:50
-
8骆义波,毛威,季碧勇.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历程与展望综述[J].浙江林业科技,2024,44(5):140-146.
-
1姚建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科学与财富,2014,0(8):248-248.
-
2刘树人,赵玉涛.论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科学发展观[J].林业资源管理,2008(6):18-22. 被引量:2
-
3李龙则.正确认识我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形势[J].新疆林业,2003(3):1-1.
-
4王桂媛,崔莹.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J].民营科技,2010(6):114-114.
-
5甘肃省退耕还林成绩列全国榜首[J].甘肃林业,2009(3):45-45.
-
6张胜全.扎实有效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J].咨询与决策,2000(12):49-49.
-
7何国印,何秀娟.如何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J].黑龙江林业,2003(7):18-18.
-
8王鑫.庆阳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4(4):22-23. 被引量:1
-
9高玉德.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0(12):131-132.
-
10汪彦成.科学创新规范运作全力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J].咨询与决策,2003(12):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