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周边知识型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同济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周边知识型产业集聚现象及特征,研究了空间网络和社会网络在知识型产业集聚中的作用,结合同济大学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的培育与知识型产业集聚发展的关系。
作者
张俊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3,共2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同济大学文科科研基金课题--"同济大学周边设计产业集群的社会学研究"中期成果
关键词
知识型产业
集聚
创新
空间网络
社会网络
同济大学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2
1
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徐亢美.同家军围起设计产业带,文汇报 2005年7月22日,第1版.
共引文献
33
1
李永刚.
企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1):22-27.
被引量:99
2
王瑾.
关于构筑绍兴纺织产业结构的探析[J]
.纺织学报,2005,26(1):126-128.
被引量:4
3
张沛,倪用玺,张俊杰.
大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问题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2):223-228.
被引量:8
4
王铁.
论欠发达地区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多样性[J]
.企业经济,2005,24(12):127-128.
5
蔡铂,聂鸣.
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1):19-25.
被引量:24
6
李王鸣,王纯彬.
“温州模式”主导下城市化地区弱中心现象分析——乐清市个案研究[J]
.城市规划,2006,30(3):45-47.
被引量:6
7
张俊.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周边创业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92-93.
被引量:6
8
李魁.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集聚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5):1-2.
被引量:4
9
任剑,王坚强.
区域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8):118-120.
10
方玉琴,汪少华,裘明军.
内生型集群成长及动力分析——以浙江市场主导集群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5):57-6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4
1
李世东.
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4,27(3):377-383.
被引量:101
2
荣飞,李荣平.
区域技术创新环境评价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87-91.
被引量:9
3
虞大鹏,陈秉钊.
知识型产业集聚中的社会资本作用研究——以同济大学周边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5(3):64-70.
被引量:14
4
李婷,董慧芹.
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中国科技论坛,2005(4):30-31.
被引量:43
5
杭雪花,施琴芬,闻曙明.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环境互动关系研究——以苏州为例[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6):101-105.
被引量:9
6
赵强,杨锡怀,孙琦.
产业集群创新环境的灰色层次综合评价[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1):103-106.
被引量:15
7
张洪石,付玉秀.
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和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5,23(B12):255-263.
被引量:37
8
鲁虹,李颖.
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J]
.现代情报,2006,26(3):180-181.
被引量:13
9
陈向东,余锦凤.
网络学习环境中交互问题的跨学科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6(4):24-27.
被引量:17
10
林迎星.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当前区域软环境评价:框架与实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9):65-7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6
1
王宋松.
大学周边产业集聚——解析“同济现象”[J]
.消费导刊,2009,0(4):39-39.
被引量:1
2
官远发,王雁,章仁彪.
环大学经济圈:从知识外溢到科技转化——“知识杨浦:三区联动之同济模式”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6):13-19.
被引量:12
3
黄虹,张征.
上海沿大学城产业集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商业研究,2009(4):105-108.
被引量:2
4
黄攸立,熊宇.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84-89.
被引量:15
5
赵国党.
创新环境对区域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3):19-23.
被引量:3
6
胡文楠,王琦.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08(A05):135-13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邹晓东,李铭霞,刘继荣.
顶天与立地结合,全方位打造服务社会新体系--浙江大学的综合案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6):46-52.
被引量:4
2
张海燕,马仁锋,袁新敏.
长三角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特征与问题研究——兼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
.创新,2010,4(2):73-77.
被引量:3
3
刘新宇.
上海新能源产业创新环境优化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1,23(4):110-118.
被引量:8
4
石忆邵,樊文平.
知识城市:苏州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趋向[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14-21.
被引量:2
5
陈强,高国武.
上海国际汽车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定位及发展思路[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2):112-118.
被引量:1
6
袁胜军,赵相忠.
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研究——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9):57-60.
被引量:11
7
李丹丹,汪涛,杨延征.
知识流动空间分布差异研究——以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1(11):83-90.
被引量:2
8
康伟.
基于SNA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关键节点识别——以“7·23动车事故”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2012,9(3):101-111.
被引量:109
9
况姗芸,谭永欣,姚彬,周国林.
基于互联网的动漫产业集群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3):45-50.
被引量:4
10
田晓霞,肖婷婷,张金凤,李翠林.
喀什旅游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结构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97-202.
被引量:15
1
于洪卿.
知识经济的挑战与高等教育的应对[J]
.石油教育,1999(10):4-5.
2
张俊.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周边创业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06(4):92-93.
被引量:6
3
虞大鹏,陈秉钊.
知识型产业集聚中的社会资本作用研究——以同济大学周边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5(3):64-70.
被引量:14
4
余秀琼.
运用概念图教学的误区分析[J]
.中学生物教学,2008(3):25-26.
被引量:1
5
陈丽,李明武,李璐.
产业集聚视角下湖北省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J]
.物流技术,2015,34(14):182-184.
被引量:1
6
王福阳.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J]
.当代经理人,1999,0(S1):60-62.
7
胡星,胡丹,翟颖妮,闫浩,聂阳文,闫磊.
高校创新实验室创客空间的建设模式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266-268.
被引量:44
8
闻曙明,施琴芬.
产业集聚与地方高校发展互动分析研究[J]
.江苏商论,2005(11):157-159.
9
曹勇.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
.经济师,2005(7):50-51.
被引量:3
10
路宏勋.
浅谈政治教学[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2):87-87.
辽宁教育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