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2006年第7期34-37,共4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24
-
1李广众.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5):43-46. 被引量:12
-
2蔡志海.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关系”运用[J].青年探索,2002(2):35-39. 被引量:4
-
3涂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13-15. 被引量:129
-
4陈成文,邝小军.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J].高教探索,2004(4):88-91. 被引量:15
-
5蔡立辉.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反思与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7-13. 被引量:17
-
6赵全军.治理视野下的中国社会资本整合[J].江汉论坛,2005(8):134-138. 被引量:8
-
7赵立卫.非人力资本积累追求:大学生就业难的新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6-144. 被引量:22
-
8程伟.刍议环境权入宪[J].法制与社会,2008(22):212-213. 被引量:1
-
9边燕杰.社会资本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6(2):39-40. 被引量:85
-
10李颖.社会资本:实现政府转型的一种新思路[J].理论观察,2006(4):40-41. 被引量:1
-
1吴云.转型期中国社会利益问题复杂化分析[J].创造,2002,10(7):34-35. 被引量:1
-
2赵莉.社会资本影响效应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文化,2012(27):151-152.
-
3黄繁华.从资本特性看当前经济全球化本质[J].现代经济探讨,2002(10):14-16. 被引量:1
-
4柳剑平,程时雄.社会资本的双重特性及其对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作用机理[J].管理世界,2012,28(5):172-173. 被引量:10
-
5李延振.人力资本激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要素[J].新经济,2001(7):88-91. 被引量:1
-
6胡卫东.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1):69-73.
-
7徐鸣.论人力资本的要素结构及其特性[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6):10-13. 被引量:8
-
8王保平.国有资产监管的博弈特征及其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上),2005(9):70-72. 被引量:2
-
9韩福东.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J].新财经,2001(6):4-4.
-
10汪丁丁.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社会科学研究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11(7):3-13.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