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物建筑保护维修与合理利用理论与实践科学体系的意见
被引量:13
出处
《古建园林技术》
2006年第1期5-13,共9页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同被引文献67
-
1潘复兰.古建筑防工业振动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S1):104-108. 被引量:22
-
2乔迅翔.何谓“原状”?——对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原则的探讨[J].建筑师,2004(6):101-103. 被引量:22
-
3任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5,19(3):16-19. 被引量:64
-
4李晓峰.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J].建筑学报,2005(7):8-10. 被引量:46
-
5Peter Haupl John Grunewald 杨鹏鲲(译) 王宝民(审).对列管古建筑进行节能整修——基于毛细作用原理的室内保温[J].建筑细部,2005(5):98-101. 被引量:1
-
6马国馨.百年经典亦辉煌[J].建筑创作,2006(4):132-133. 被引量:3
-
7关于中国特色的文物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的共识——曲阜宣言(二OO五年十月三十日·曲阜)[J].古建园林技术,2006,8(1):3-4. 被引量:6
-
8邱创平.保住中式传统风格建筑 彰显不同地域构建特色——广济门城楼修复设计简介[J].古建园林技术,2006,8(1):34-38. 被引量:1
-
9陈志华.文物建筑保护中的价值观问题[J].世界建筑,2003(7):80-81. 被引量:24
-
10朱良文.从箐口村旅游开发谈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J].新建筑,2006(4):4-8.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13
-
1包佳良,刘宏超.古建筑保护中理念与执行的距离——以北京地区传统建材的取材与加工为例[J].建筑技艺,2022,28(S01):205-208. 被引量:2
-
2金磊,刘建民,刘锦标.梁思成建筑精神及其现代启示:“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系列活动的思考[J].建筑创作,2006(6):20-29. 被引量:5
-
3肖东.故宫中和殿区庑房与崇楼修缮保护与展陈利用的统一性[J].华中建筑,2007,25(11):152-155. 被引量:1
-
4王嵩.浅议中国传统建筑再利用面临的问题[J].华中建筑,2008,26(10):11-14. 被引量:2
-
5李娜,张捷.旅游地传统聚落建筑景观变迁的空间分异——基于公众感知的九寨沟案例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6):131-133. 被引量:4
-
6黄文铮,郑力鹏.南海曹氏大宗祠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17):84-85.
-
7袁建力.砖石古塔震害程度与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2):163-167. 被引量:21
-
8沈阳.关于文物保护“四原”原则的思考[J].中国文化遗产,2014(3):94-101. 被引量:6
-
9张颀,郑越,吴放,张键.古韵新生——天津利顺德大饭店保护性修缮[J].新建筑,2014(3):18-23. 被引量:7
-
10张镇荣.韩江城堤加固与潮州古城墙修复相结合的设计方案综述[J].广东水利水电,2014(7):24-27.
二级引证文献65
-
1包佳良,刘宏超.古建筑保护中理念与执行的距离——以北京地区传统建材的取材与加工为例[J].建筑技艺,2022,28(S01):205-208. 被引量:2
-
2金磊.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防灾减灾[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2):44-48. 被引量:2
-
3温玉清,殷力欣,刘志雄.世守之工 薪火相传:恢复组建“文物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工作室”纪略[J].建筑创作,2007(1):88-97.
-
4钟静,张捷.基于景观指数的九寨沟旅游区旅游干扰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1,30(6):1210-1216. 被引量:14
-
5胡最,刘春腊,邓运员,杨立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620-1627. 被引量:80
-
6周乾,闫维明,纪金豹.故宫中和殿某中金檩断裂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25(1):40-46. 被引量:3
-
7洪海春,石玉成,刘拓,王恒知,詹小艳.芦山地震古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1):147-155. 被引量:11
-
8洪海春,杨伟林,黄伟生,彭小波,李细兵.芦山7.0级地震芦山县老城区房屋建筑震害特征与因素研究[J].地震研究,2014,37(4):634-641.
-
9金焕玲,周虹.我国第一代建筑师的职业价值观及其当代启示[J].华中建筑,2015,33(10):48-50. 被引量:1
-
10樊银生,刘青松,刘姝萍.拾遗重塑:基于保护前提下的历史地段复兴——以连州市中山路历史地段城市设计课题为例[J].云南建筑,2015,0(5):145-151.
-
1刘士清.新形势下环境执法科学体系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1):94-95. 被引量:3
-
2左金安,孙义.抓住机遇 努力推进地质环境管理科学体系建设 河南省地质环境工作会议在灵宝召开[J].资源导刊,2011(7).
-
3张卓远.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验收体系建设刍议[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1):35-38. 被引量:1
-
4王富更.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回顾[J].浙江建筑,2002,19(2):1-2. 被引量:4
-
5顾孟潮.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J].城乡建设,2004(3):70-70.
-
6曹飒.浅谈安全文化[J].防灾博览,2006(2):14-15.
-
7高庆华.发展地震科学体系 推动地震综合减灾[J].学习与研究,2008(7):18-21.
-
8李悦,单海峰,张雪松.论我国流域的水资源管理[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18(1):77-82. 被引量:2
-
9蔡守秋.论环境外交的发展趋势和特点[J].上海环境科学,1999,18(6):243-245. 被引量:7
-
10邓壮志.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航空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民用航空,2005(4):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