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质文化中探寻“自我”——国外汉学家中国解放区文学译介、研究管窥
被引量:5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9,共11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18
-
1藤井省三.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最早的文字[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2):91-92. 被引量:19
-
2奥·巴拉特,戴·赛纳尔,徐宗才.捷克汉学研究概述[J].国际论坛,1996(2):43-49. 被引量:2
-
3梁丽芳.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的英译选本[J].中国翻译,1994(1):46-50. 被引量:10
-
4张杰.英国鲁迅研究掠影[J].鲁迅研究动态,1987(10):42-45. 被引量:5
-
5查明建.译介学:渊源、性质、内容与方法——兼评比较文学论著、教材中有关"译介学"的论述[J].中国比较文学,2005(1):40-62. 被引量:46
-
6刘增杰.于平静里寓波澜 读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261-266. 被引量:3
-
7金介甫,查明建.中国文学(一九四九-一九九九)的英译本出版情况述评[J].当代作家评论,2006(3):67-76. 被引量:50
-
8杨匡汉.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6.
-
9于爽.汉籍小说在当代的译介(1950-1978)[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12):103-104. 被引量:4
-
10宋炳辉.政治东欧与文学东欧:——论东欧文学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在关联[J].中国比较文学,2010(4):59-7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
-
1李立.阐释与反思:当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诸问题[J].百色学院学报,2013,26(2):114-117.
-
2曹爱琴.延安文艺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刍议[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5):99-104. 被引量:5
-
3武菲菲,赵学勇.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J].长江学术,2016(4):31-42.
-
4韦锦泽.2016年中国大陆当代文学外译研究一瞥[J].东方翻译,2017(2):28-34. 被引量:6
-
5季水河,季念.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2):74-87. 被引量:10
-
6蓝善康.现代中国文学史中的文艺座谈研究述论[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0,40(4):49-56.
-
7陆山花,王维美,林飞,刘艳华,马丽丽.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与实践[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35(1):103-106.
-
8姜岩.《折聚英》的形式与现实--兼论解放区妇女解放运动的书写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80-86.
-
1胡澄.“不做无根的树”研讨会在京召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4):143-143.
-
2张富强,曾竹青.《黑暗的心》——探寻自我之旅[J].成才之路,2011(18):82-82.
-
3闻信.中国共产党与延安文艺研讨会在京召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5):142-143.
-
4肖朴.名人书斋拾趣二则[J].老人世界,2006(4):39-39.
-
5徐翠华.李清照之女性自我意识[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75-77. 被引量:1
-
6阿远.品尝生活的味道——读《出走的泰奥》[J].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2011(3):38-39.
-
7韩青.康德赴约[J].做人与处世,2013(11):15-15.
-
8卫毅.李泽厚:寂寞思想者[J].21世纪,2010(8):16-19.
-
9吴晓东.经典的意义[J].中学语文教学,2013(7):1-1.
-
10张丽杰.颠覆的纹络——解构男权文化的新时期女性文学[J].文艺评论,2004(4):50-5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