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与应答——略论“新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6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1,共5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40
-
1夏长青.重拾《黑娃照相》的现代性[J].长城,2011(4):47-48. 被引量:1
-
2张韧,杨志杰.从《啊,人……》到《人啊,人!》——评近几年文学创作中的人性、人道主义问题[J].文学评论,1984(2):3-12. 被引量:4
-
3朱立元,张玉能.浅谈共同美的生理、心理基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3(2):46-51. 被引量:6
-
4俞建章.论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潮流——对三年文学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文学评论,1981(1):22-33. 被引量:20
-
5张炯.关于人性、人情及其它——文学问题通信[J].文学评论,1981(6):39-45. 被引量:3
-
6朱光潜.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文艺研究,1979(3):39-42. 被引量:157
-
7严昭柱.关于文艺人民性的思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4-10. 被引量:12
-
8张颐武,李祖德,张冲,赖洪波,师力斌,刘稀元,史静,魏薇.关于“新世纪文学”[J].文艺争鸣,2006(1):49-55. 被引量:7
-
9李育红.人民性的缺失——当代文学审美主义问题的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119-122. 被引量:7
-
10朱光潜.自由主义与文艺[J].周论,1948,(8).
二级引证文献9
-
1田兆耀,费蝶.伤痕文学疗愈功能的生成机制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02):12-16. 被引量:1
-
2王磊,杨娟.马克思主义基础文艺理论研究状况述略(2010—2012)[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3):93-100.
-
3容苑.试论伤痕文学中的疗伤叙事[J].中华文化论坛,2013(2):145-148. 被引量:1
-
4张芳馨,杨沫.新世纪以来“伤痕文学”研究趋向[J].小说评论,2014(4):131-134.
-
5张慎.1980年代前期的历史语境与人道主义讨论的观念局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7(6):26-31. 被引量:1
-
6李定春,吴云.个人观转型对1980年代初期小说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3):138-142. 被引量:1
-
7李阳.性别视域下的母亲史诗——《丰乳肥臀》与《好人宋没用》的并置阅读[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9,26(4):93-98.
-
8李继凯,马海燕.论新世纪中国抗疫文学的人民性与共同美——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J].天津社会科学,2022(6):104-111.
-
9禄云芳,赵牧.论新时期以来河南城乡小说的梦想结构[J].郑州师范教育,2018,7(6):64-68.
-
1朱献贞.毛泽东延安时期的“鲁迅论”及其历史意义[J].齐鲁学刊,2008(6):150-153. 被引量:1
-
2王宁.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概观[J].外国文学,1995(5):78-84. 被引量:19
-
3陶东风.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J].文学自由谈,1999,0(5):128-130. 被引量:1
-
4陶东风.关于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思考[J].文艺研究,1999(4):17-18. 被引量:5
-
5郝在今.协商建国——1949中国党派政治日志[J].当代,2000(1):5-59.
-
6苏东晓.伊格尔顿的政治批评观及其启示[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2):18-21.
-
7季红真.写在前面的话[J].作家,2014,0(03X):1-2.
-
8陈礼珍.历史讽喻与伦理结构——《押沙龙与亚希多弗》的党派政治[J].外语教学,2015,36(5):90-93.
-
9田新玲.话语的凸显与博弈——浅评新版《红楼梦》的叙述声音[J].电影评介,2010(20):63-64.
-
10郑国友,李桂芳.一个“乡下人”的政治姿态——沈从文的政治伦理观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24-27.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