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统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29,共2页
China Statistics
参考文献3
-
1薛无涯.储蓄率下降及其他[J].中国科技财富,2005(5):76-79. 被引量:1
-
2周济.在全国教育系统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2003-3-25.
-
3国家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04..
同被引文献36
-
1孙祊祥.供求结构性失衡的供方机理解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9,9(3):25-29. 被引量:1
-
2刘明远,王明眼.撩开国企分配不公的面纱[J].中国社会导刊,2005(08S):51-52. 被引量:2
-
3王直.定量配给制度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J].经济研究,1995,30(8):57-68. 被引量:6
-
4杨承训.科学认识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19-23. 被引量:8
-
5郭正模,李晓梅.工资收入差距与政府宏观调控[J].社会科学研究,2006(3):39-42. 被引量:18
-
6孟习贞.有重点地调节收入差距[J].中国统计,2006,21(5):20-21. 被引量:2
-
7孙国梁.中国基础产业供给不足时的总供给——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总供给曲线的构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6):25-33. 被引量:3
-
8程民选,龙游宇,李晓红.经济学视阈中的社会资本——经济学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研究,2006(4):62-67. 被引量:13
-
9周勤.我国的劳动力资源[J].经济论坛,2006(15):62-63. 被引量:4
-
10成法民.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经济论坛,2006(19):32-3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2
-
1贺岩.“黄牛”背后的经济现象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21):121-122.
-
2汪海霞.论以正义性制度维护初次分配公平[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4):1-5.
-
3李高君.人民普遍幸福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8(2):220-224. 被引量:3
-
4夏禹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纲领解[J].社会科学,2008(8):4-8.
-
5彭腾.论实现初次分配公平[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28(5):32-36. 被引量:2
-
6彭腾.收入分配体系的缺陷与完善[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6):29-35. 被引量:2
-
7匡小明.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9(13):157-158.
-
8崔艳萍,李国华.初次分配公平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0-53. 被引量:1
-
9李菊英.论政府在促进初次分配公平中的作用[J].理论观察,2009(5):46-48. 被引量:4
-
10李涛.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J].学习月刊,2010(8):42-43. 被引量:4
-
1赵承.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放缓[J].思想工作,2005(7):24-24.
-
2赵红,唐静.谈谈如何发挥统计信息服务功能[J].辽宁经济统计,2003(8):20-21.
-
3刘建伟,胡修府.加强宏观调控 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对浙江省房地产市场的调研统计报告[J].中国物价,2002(10):27-30. 被引量:1
-
4房地产投资增长幅度放缓[J].城市规划通讯,2005,0(12):14-14.
-
5明瑞锋.2000年上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报告[J].中国劳动,2000(10):56-58.
-
6我国就业难将长期存在[J].党的生活(青海),2001(10):31-31.
-
7国有,非国有企业比较研究统计报告[J].经济研究资料,1993(11):1-17.
-
82003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辽宁经济统计,2004(3):4-8.
-
92000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辽宁经济统计,2001(2):10-14.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9):4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