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新论:文化、现代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读《中国传统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2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3-255,共3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9
-
1熊黎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云南社会科学,2001(S1):63-66. 被引量:12
-
2宋贵斌,傅文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2-44. 被引量:6
-
3张辉.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地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简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7,16(1):30-31. 被引量:1
-
4谷士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初探[J].学习论坛,2001,17(9):32-35. 被引量:2
-
5史康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0(1):87-90. 被引量:1
-
6李宝艳.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探索[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5(3):7-9. 被引量:6
-
7苏菡丽,刘小刚.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之路——对马克思·韦伯文化观的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3):129-131. 被引量:9
-
8张国栋.论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特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4):8-10. 被引量:1
-
9黄宝生,黄大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与手段[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14-17. 被引量:2
-
10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7-21. 被引量:120
二级引证文献6
-
1李博.雷锋精神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140-141.
-
2杜婷婷.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吗?——兼评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J].学理论,2010(24):146-147. 被引量:1
-
3孟召宜,马晓冬,殷薇.我国区域文化现代化建设现状评价[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3):57-61. 被引量:1
-
4高京平,吴亚超,邢飞.对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99-102. 被引量:1
-
5申巍巍,刘志祥.践行中国文化现代化初探[J].传承,2015(7):128-129.
-
6罗莹,曾长秋.近20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综述[J].船山学刊,2003(2):90-93. 被引量:1
-
1徐逸伦.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一览表[J].上海文化年鉴,2015(1):64-67.
-
2周一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文化建设——读《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建设》[J].岭南学刊,2015(3):122-123.
-
3东人达.珍稀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柱土戏[J].四川戏剧,2009(6):67-69.
-
4近代瘟疫、经济转型与文化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8(6):238-238.
-
5王志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齐鲁文化与当代民族文化的建构》简介[J].求是,2007(16).
-
6每文.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前端论坛纪要[J].徽州社会科学,2010(3):60-61.
-
7黄华伟,蒋科兵.近3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统计分析[J].民族艺术,2011(4):89-94. 被引量:4
-
8李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研究》召开课题研讨会[J].徽州社会科学,2009(7):53-53.
-
9宋群豹,夏晓慧.《战国百家争鸣与中华传统体育精神构架》评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3).
-
10李春来.实干成就梦想[J].共产党员(河北),2015,0(21):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