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疼痛——从《69届初中生》到《桃之夭夭》
被引量:1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3期29-31,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
1沈忱.“灰姑娘”式女性成长——《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比较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2):62-66. 被引量:6
-
2唐宇东.寻找“苏青”——以王安忆长篇小说《富萍》和《桃之夭夭》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6(6):423-424.
-
3风移影动,百事之空.《桃之夭夭》人物谱[J].今古传奇(武侠版月末版),2008,0(8):1-5.
-
4汤海燕.一蓑烟雨两样人生——评王安忆长篇小说《桃之夭夭》[J].科教文汇,2007(5).
-
5珍尔.与时代错位的一群——读王安忆的《69届初中生》[J].新闻出版交流,2002(4):18-18.
-
6王安浙.论王安忆小说中的“雅致”[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7):53-56. 被引量:1
-
7梁伟.王安忆:这一次出乎你的意料[J].中华儿女,2016,0(3):28-30. 被引量:1
-
8万丕洪.从《桃之夭夭》和《半生缘》看王张笔下的女性[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37):225-225.
-
9吕莲.小说《桃之夭夭》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5,0(11X):18-19.
-
10孟绍勇.在“回忆”与“想象”之间游走——从《桃之夭夭》看王安忆小说的书写策略[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0(5):104-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