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教育——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且长期延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本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规模、内部模式、形成原因、类型、目标方向、交往频度等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策略、措施。
作者
牟德刚
潘从义
机构地区
温州师范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1,共4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高校
非正式群体
调查研究
教育管理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1
1
李有华.大学生心理教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
2
1
牟德刚,潘从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1):45-47.
被引量:14
2
江红霞.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118-11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0
1
袁惠生,柳若松,邵松柏.
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72-75.
被引量:6
2
王刚.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规范[J]
.榆林学院学报,2005,15(4):79-81.
被引量:6
3
许浩.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形成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J]
.社科纵横,2006,21(7):154-156.
被引量:6
4
刘志刚.
新形势下大学生特点及班主任工作思考[J]
.硅谷,2009,2(12):165-166.
被引量:8
5
方国娟,陈益林,韦宁.
高校特色班级文化特征及构建措施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30):86-87.
被引量:3
6
王朝庄.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04(12):58-61.
被引量:3
7
潘从义.
新时期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04(6):145-147.
被引量:12
8
张美英.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跟踪评价[J]
.中国校医,2004,18(6):522-524.
被引量:9
9
陶春丽.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及其发展导向[J]
.兰州学刊,2005(1):209-210.
被引量:8
10
王江兵,戴跃侬.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8-11.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2
1
李卫星.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
.高教论坛,2007(6):163-166.
被引量:13
2
李卫星.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影响与对策[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5):80-82.
被引量:4
3
欧阳洁.
高校班级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32-233.
被引量:2
4
吴永进.
非正式组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8):54-55.
被引量:2
5
张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31-34.
被引量:6
6
洪岑.
构建和谐校园应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5):145-147.
被引量:4
7
曹麒麟,曲思伟.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及其管理问题浅析[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4):107-108.
被引量:10
8
刘志锁.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
.天津电大学报,2010,14(3):60-63.
被引量:2
9
谭小雄.
论高职院校班集体建设[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2):150-152.
被引量:3
10
梁静.
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客观存在的认识与管理[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4):78-79.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欧阳洁.
高校班级中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232-233.
被引量:2
2
涂德祥.
关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2(8):117-119.
被引量:5
3
刘红.
论“非正式群体”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3.
被引量:1
4
高爱芳,高卫松.
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1):132-134.
被引量:107
5
丁荣伟.
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文教资料,2010(17):187-189.
被引量:11
6
薛敏.
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和引导[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3):151-152.
被引量:5
7
姜伟国.
浅谈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24-126.
被引量:4
8
谭小雄.
论高职院校班集体建设[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2):150-152.
被引量:3
9
杨文芳.
新生导师制在非正式群体教育中的作用探析——以五邑大学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4):53-55.
被引量:1
10
周颖.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特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学习月刊,2011(16):87-88.
被引量:2
1
潘从义.
新时期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04(6):145-147.
被引量:12
2
张红霞.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J]
.学周刊(中旬),2016(9):146-147.
3
马征杰.
试论师范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发现[J]
.唐都学刊,2001,17(S1):216-217.
4
罗世敏.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初步研究[J]
.学校思想教育文稿,2000(8):30-31.
5
宫晓波.
学生非正式群体与班级管理[J]
.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0(3):26-27.
被引量:4
6
冯凯.
浅析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J]
.知识文库,2016,0(14):265-265.
7
王富贵.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探析[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1(3):91-91.
被引量:1
8
杨再萍.
高校学生管理中要注意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2):50-51.
9
牟德刚,潘从义.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1):45-47.
被引量:14
10
王军云,王广友,卢振启.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35-36.
被引量:2
辽宁教育研究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